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>

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,刘长卿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全诗,刘长卿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古诗,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翻译,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竹房遥闭上方幽,苔径苍苍访昔游。
内史旧山空日暮,南朝古木向人秋。
天香月色同僧室,叶落猿啼傍客舟。
此去播迁明主意,白云何事欲相留。

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译文

寂静的竹房远远地关闭着,上方显得幽深,长满青苔的小路苍茫,我来寻访昔日的游踪。内史萧映的旧山空留下日暮景色,南朝的古老树木面对着人们,展现出秋天的萧瑟。寺院里,天香与月色与僧人的禅房相伴,江边,落叶声与猿猴的啼叫声萦绕在客船旁。我此去流放是明主的旨意,白云啊,你又为何想要挽留我呢?

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注释

  • 岭外:指五岭以南的地区,当时是流放犯人的地方。
  • 萧寺:指萧内史(即萧映)创建的寺庙。
  • 远公院:指东晋高僧慧远居住过的东林寺。这里借指萧寺。
  • 上方:指寺庙的高处。
  • 内史:指萧映,南朝梁代官员,曾任内史。
  • 旧山:指萧映当年居住的山。
  • 南朝: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各朝代,这里指梁朝。
  • 天香:指寺庙中焚香的香味。
  • 播迁:指流放。
  • 明主:指唐肃宗,当时刘长卿因事获罪被贬。
  • 白云: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心,也象征高洁。这里是诗人自问,表达对被贬谪的不解和无奈。

将赴岭外,留题萧寺远公院(寺即梁朝萧内史创)讲解

这首诗是刘长卿即将被贬谪到岭外时,在萧寺远公院所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奈、惆怅和对前途的茫然。

首联写寺院的幽静和诗人访古的心情。“竹房遥闭上方幽,苔径苍苍访昔游”:诗人追忆当年萧映在此隐居的往事,如今人事已非,只留下荒凉的景色。

颔联描写了寺院的景象。“内史旧山空日暮,南朝古木向人秋”:夕阳西下,内史萧映的旧山一片空寂,南朝的古老树木在秋风中向人展现着萧瑟的景象。这两句以景衬情,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颈联写寺院的清幽和诗人羁旅之愁。“天香月色同僧室,叶落猿啼傍客舟”:寺庙里,焚香的香味和皎洁的月光与僧人的禅房融为一体,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;而客船停靠在江边,耳边传来落叶的声音和猿猴的啼叫,则又增添了一丝羁旅之愁。

尾联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的不解和无奈。“此去播迁明主意,白云何事欲相留”:我此去流放,是皇上的旨意,无可更改,白云啊,你又为何想要挽留我呢?诗人以反问的语气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无奈。一方面,他不得不接受被贬谪的命运;另一方面,他又对离开京城、远离朋友和亲人感到不舍。

全诗语言简洁流畅,意境清幽,情景交融,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复杂心情。既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,也有对前途命运的担忧,还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情感真挚而深沉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c596daba75978c4394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