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复的诗>和人观木戏>

和人观木戏,李复和人观木戏全诗,李复和人观木戏古诗,和人观木戏翻译,和人观木戏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复

百尺高竿巧捷身,竿头立定斗尖新。
更呈失脚翻身样,平地旁观亦损神。

和人观木戏译文

百尺高的竹竿上,表演者身手矫健轻巧。 立定在竿头,耍出新奇的花样。 又表演失足翻身的惊险动作, 在平地上观看的人也为他捏一把汗,精神紧张。

和人观木戏注释

  • 和人:和别人,与他人一起。
  • 观木戏:观看木竿上的表演。木戏,古代杂技的一种,指在木竿上进行的表演。
  • 百尺:形容竹竿很高。古时一尺约为现在的三分之一米,百尺则约三十多米。
  • 巧捷身:身手灵巧快捷。
  • 竿头立定:在竿顶站立。
  • 斗尖新:指表演的技艺新奇巧妙。斗尖,指技艺精湛、尖锐。
  • 更呈:又呈现,再表演。
  • 失脚翻身样:故意做出失足翻身的动作。
  • 平地旁观:在平地上观看的人。
  • 亦损神:也感到精神紧张,受到惊吓。损神,耗费精神,精神受损。

和人观木戏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一种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——木戏。诗人通过对表演者高超技艺和惊险动作的描写,以及对观众紧张心情的侧面烘托,生动地展现了木戏的精彩和吸引力。

首句点明表演的场地和表演者的身手。“百尺高竿”极力渲染了竹竿的高度,为下文的惊险表演做铺垫。“巧捷身”则赞扬了表演者身手矫健敏捷。

第二句描写表演者的技艺。“竿头立定”写出了表演者在竿顶站立的稳定和自信。“斗尖新”则强调了表演技艺的新颖和高超。

第三句进一步描写表演的惊险。“更呈失脚翻身样”写出了表演者故意做出失足翻身的惊险动作,增加了表演的刺激性。

最后一句描写观众的反应。“平地旁观亦损神”写出了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紧张的心情,侧面烘托了表演的惊险程度和吸引力。

全诗语言简洁明快,描写生动形象,将木戏表演的惊险刺激和观众的紧张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,展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和描写技巧的高超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民间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。

李复[宋代]

宋京兆府长安人,字履中,世称潏水先生。神宗元丰二年进士。尝师张载。喜言兵事,于书无所不读,工诗文。累官中大夫、集贤殿修撰。徽宗崇宁中,为熙河转运使,以议边事不合罢。金兵入关中,起知秦州,空城无兵,遂遇害。有《潏水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b5cea0aadff9594939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