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建中的诗>福圣观>

福圣观,李建中福圣观全诗,李建中福圣观古诗,福圣观翻译,福圣观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建中

永怀间访道,斗上上仙居。
瀑水磬声外,桂花林影疏。
山名孙绰赋,观额葛玄书。
已负秋来约,诛茅兴有余。

福圣观译文

我一直怀着慕道之心,不时探访修道之所,福圣观的崇高气象,真像是斗宿之上的仙人居处。

飞瀑流淌,磬声悠扬,回荡在观外,桂花树林,在疏朗的树影中更显幽静。

此山因孙绰的赋而闻名,观的匾额是葛玄亲笔所书。

我已然辜负了秋天的约定,现在隐居于此,砍除杂草,兴建屋舍,也算略有补偿吧。

福圣观注释

  • 福圣观:道观名。
  • 永怀:长期怀着某种心愿。
  • 斗上:指北斗星之上,形容地势高远。
  • 仙居:仙人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瀑水:瀑布。
  • 磬(qìng)声:一种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,常用于寺庙道观。
  • 孙绰:东晋文学家,曾作《游天台山赋》。
  • 观额:道观的匾额。
  • 葛玄:三国吴方士,道教灵宝派创始人,相传擅长书法。
  • 已负秋来约:已经辜负了之前秋天来此的约定。
  • 诛茅:砍除茅草。茅,一种野草。
  • 兴有余:指兴致未尽,或略作补偿。

福圣观讲解

这首诗是李建中游览或隐居福圣观时所作,表达了他慕道求仙的心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首联点明福圣观的地理位置和仙气缭绕的环境,用“斗上上仙居”来形容道观的高远和神圣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

颔联描绘了福圣观幽静清雅的景象,瀑布声、磬声、桂花林影等意象,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,使人感受到道观的清幽和宁静。

颈联引用了孙绰和葛玄的典故,说明此地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也增加了福圣观的神秘色彩。孙绰的《游天台山赋》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,葛玄则是道教的代表人物,他们的名字与福圣观联系在一起,更显其不凡之处。

尾联表达了诗人因故未能如期而至的遗憾,以及现在隐居于此,略作修缮的欣慰之情。诗人用“已负秋来约”表明自己曾有约定,但未能实现,而“诛茅兴有余”则表达了诗人决定在此隐居,并尽力修缮道观的心愿,也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清幽淡远,表达了诗人慕道求仙、向往隐逸的情怀,也展现了福圣观的清幽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李建中[宋代]

(945—1013)宋京兆人,字得中。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。累官太常博士,曾表陈时政利害,序王霸之略,得太宗嘉赏。历知曹、解、颍、蔡四州。恬于荣利,好吟咏,每游山水,留题自称“岩夫民伯”。善修养之术,奉命参预校定《道藏》。官终判太府寺。善书札,行笔尤工,多构新体。好古勤学,多藏古器、名画。有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accbaefeafcf20c7ae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