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纶的诗>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>

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,卢纶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全诗,卢纶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古诗,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翻译,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卢纶

弱龄诚昧鄙,遇胜惟求止。
如何羁滞中,得步青冥里。
青冥有桂丛,冰雪两仙翁。
毛节未归海,丹梯闲倚空。
逍遥拟上清,洞府不知名。
醮罢雨雷至,客辞山忽明。
山明鸟声乐,日气生岩壑。
岩壑树修修,白云如水流。
白云消散尽,陇塞俨然秋。
积阻关河固,绵联烽戍稠。
五营承庙略,四野失边愁。
吁嗟系尘役,又负灵仙迹。
芝朮自芳香,泥沙几沉溺。
书此欲沾衣,平生事每违。
烟霄不可仰,鸾鹤自追随。

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译文

年少时确实懵懂无知,只知道遇到胜境就想停留。怎料被世事羁绊,身处尘世之中,却能有机会登上这高耸入云的山峰。 青冥山中有茂盛的桂树丛,两位仙翁如同冰雪般纯洁高尚。他们的羽毛还未长成,无法归隐大海,只能悠闲地靠在通往仙界的阶梯旁。 我想要自由自在地飞升到上清仙境,却不知这洞府的名字。斋醮仪式完毕后,风雨雷电交加,客人告辞离去时,山中忽然放晴。 山中放晴后,鸟儿的叫声也变得欢快起来,阳光在山谷中升腾。山谷中的树木高大挺拔,白云像流水一样缓缓流动。 白云消散殆尽后,陇山的景象宛如秋天一般肃穆。重重阻碍使得关山河流更加稳固,连绵不断的烽火台和戍边的士兵十分密集。 五营将士秉承朝廷的庙堂之策,四面八方的百姓不再为边境的战事担忧。 唉,可叹我被尘世的俗务所牵累,又辜负了这难得的仙灵之境。灵芝和白术自然散发着芳香,可我却像泥沙一样,几乎要沉溺于世俗之中。 写下这些诗句,不禁想要泪湿衣襟,回顾平生,总是事与愿违。我无法仰望那云雾缭绕的天空,只有神鸟鸾鹤才能自由自在地追随。

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注释

  • 太白西峰:指太白山的西峰,太白山是中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峰。
  • 车祝二尊师:指车道昇、祝道弘两位道士。
  • 石室:指道士居住的石洞。
  • 凤翔:地名,今陕西省凤翔县。
  • 齐员外、张侍御:指齐某和张某,员外和侍御都是官职。
  • 弱龄:年少的时候。
  • 昧鄙:愚昧鄙陋。
  • 胜:指美好的景色。
  • 止:停留。
  • 羁滞:拘束,滞留。
  • 青冥:高空,天空。
  • 桂丛:桂树丛。
  • 冰雪:形容仙翁的高洁品格。
  • 毛节:指鸟的羽毛和骨节,这里代指仙翁的羽翼。未归海:指还未修炼成仙,归隐大海。传说仙人修炼圆满后会归隐大海。
  • 丹梯:通往仙界的红色阶梯。
  • 逍遥:自由自在。
  • 上清:道教指天界。
  • 洞府:神仙居住的洞穴。
  • 醮:道教的一种祭祀仪式。
  • 岩壑:山岩和山谷。
  • 修修:高大的样子。
  • 陇塞:指陇山一带的边塞。
  • 俨然:好像,如同。
  • 积阻:指山川险阻。
  • 关河:关隘和河流,指边防要塞。
  • 烽戍:烽火台和戍边的士兵。
  • 五营:军队的编制单位。
  • 庙略:朝廷的谋略。
  • 四野:指四面八方。
  • 尘役:指尘世的俗务。
  • 灵仙迹:指仙灵的踪迹。
  • 芝术:灵芝和白术,都是珍贵的中药材,比喻美好的事物。
  • 泥沙:比喻沉溺于世俗。
  • 沾衣:泪水沾湿衣襟。
  • 烟霄:云雾缭绕的天空。
  • 鸾鹤:神鸟,比喻自由自在的仙人。

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…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讲解

这首诗是卢纶在太白山西峰道观中,拜访车道昇、祝道弘两位道士时所作。诗中描写了太白山的美丽景色和道观的清幽环境,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自身被尘世俗务所牵累的无奈之情。

  •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太白山的景色和道观的环境。诗人用“青冥”、“冰雪”、“丹梯”、“洞府”等词语,营造了一种仙气飘飘的氛围。
  • 诗的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。诗人感叹自己被尘世俗务所牵累,无法像仙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。他渴望能够摆脱束缚,追随仙人的足迹,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失落。
  • 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,如“桂丛”、“仙翁”、“鸾鹤”等,这些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。
  • 诗的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。
  • 从内容和写作背景来看,此诗也反映了中唐时期,文人既有建功立业的进取心,又希望归隐田园,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。
  • “书此欲沾衣,平生事每违。烟霄不可仰,鸾鹤自追随。”是全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,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和遗憾。
卢纶[唐代]

卢纶(739年—799年),字允言,河中蒲州(今山西永济县)人。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,遇乱不第;唐代宗朝又应举, 屡试不第。大历六年,经宰相元载举荐,授阌乡尉;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,秘书省校书郎,升监察御史。出为陕州户曹、河南密县令。之后元载、王缙获罪,遭到牵连。唐德宗朝,复为昭应县令,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,官至检校户部郎中。不久去世。著有《卢户部诗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a3288bb833abf8f5c0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