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过的诗>忆鄂渚>

忆鄂渚,刘过忆鄂渚全诗,刘过忆鄂渚古诗,忆鄂渚翻译,忆鄂渚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过

我离鄂渚已十年,吴儿越女空华鲜。
不如上游古形势,四十余万兵筹边。
中原地与荆襄近,烈士烈兮猛士猛。
泽连云梦寒打围,城接武昌晓排陈。
书生岂无一策奇,叩阍击鼓天不知。
却思仙人白玉笛,胡床醉倚南楼吹。
貂蝉兜鍪两岑寂,若耶溪傍还作客。
空馀黄鹤旧题诗,醉笔颠狂惊李白。

忆鄂渚译文

我离开鄂渚已经十年了,当年吴地的少年、越地的少女,他们如花般美好的容颜,如今也只剩空虚的回忆。还不如去看看上游一带古老的军事形势,那里有四十多万士兵正在筹划边防大计。

中原地区与荆州、襄阳相邻,那里的将士们是多么的英勇刚烈,气势勇猛。大泽连接着云梦,寒冷的季节里在此地狩猎;城池紧挨着武昌,清晨时分士兵们就在此地排列阵势。

难道我这个书生就没有一条奇特的计策吗?想要敲打宫门、击鼓鸣冤,可是天上的皇帝却不知道。反倒想起仙人吹奏的白玉笛,我不如醉卧在胡床上,倚靠着南楼吹奏。

华丽的貂蝉冠和坚硬的兜鍪头盔都已沉寂,西施故里若耶溪旁依然有人在游览作客。只剩下黄鹤楼上古人留下的题诗,当年醉酒狂放的笔迹,连李白看了都要感到惊讶。

忆鄂渚注释

  • 鄂渚:即鄂州,今湖北武汉。
  • 吴儿越女:指吴越一带年轻貌美的男女。
  • 华鲜:华丽鲜艳。
  • 上游:指长江上游。
  • 兵筹边:筹划边防。
  • 中原:指黄河中下游地区。
  • 荆襄:指荆州、襄阳一带。
  • 烈士烈兮猛士猛:形容将士英勇刚烈。
  • 泽连云梦:大泽连接着云梦泽。云梦泽,古代著名湖泊,范围很大,横跨今湖北、湖南两省。
  • 寒打围:寒冷的季节里狩猎。
  • 武昌:今湖北武汉武昌区。
  • 排陈:排列阵势。
  • 书生:指作者自己。
  • 一策奇:一条奇特的计策。
  • 叩阍击鼓:指古代百姓向皇帝申诉冤情的做法。阍,宫门。
  • 仙人白玉笛:指传说中仙人吹奏的白玉笛。
  • 胡床:一种可以折叠的坐具。
  • 貂蝉兜鍪:指代华丽的官帽和坚硬的头盔,这里指代战争和荣耀。貂蝉,汉代官员的帽子装饰;兜鍪,古代头盔。
  • 岑寂:寂静。
  • 若耶溪:在今浙江绍兴,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处。
  • 黄鹤:典出费祎登仙驾鹤的传说,黄鹤楼因此得名。
  • 题诗:指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上留下的诗作。
  • 李白:唐代著名诗人,以豪放不羁著称。

忆鄂渚讲解

这首诗是刘过追忆往昔、抒发感慨之作。诗人回忆了十年前在鄂渚的生活,感叹时光流逝,人事变迁。诗中既有对国家边防的关注,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。

诗的前四句,诗人回忆了十年前在鄂渚的生活,吴越一带的少年少女容颜美好,但已成过眼云烟。诗人转而关注上游一带的军事形势,那里有四十多万士兵正在筹划边防大计,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。

接下来的八句,诗人描写了中原地区将士的英勇,以及边防的景象。将士们英勇刚烈,泽连云梦,寒冷的季节里在此地狩猎,城接武昌,清晨时分士兵们就在此地排列阵势,气势雄壮。

诗的中间四句,诗人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,但又感到自己的力量微薄,无法实现。他想要敲打宫门、击鼓鸣冤,可是天上的皇帝却不知道。诗人感到无奈,只能幻想自己像仙人一样,醉卧在胡床上,倚靠着南楼吹奏。

最后四句,诗人感叹战争和荣耀都已沉寂,西施故里若耶溪旁依然有人在游览作客。只剩下黄鹤楼上古人留下的题诗,当年醉酒狂放的笔迹,连李白看了都要感到惊讶。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,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既有对国家安危的关注,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,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,也使诗歌更加含蓄蕴藉。

刘过[宋代]

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79e3f528f34d4eb5e01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