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白居易的诗>寄情>

寄情,白居易寄情全诗,白居易寄情古诗,寄情翻译,寄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白居易

灼灼早春梅,东南枝最早。
持来玩未足,花向手中老。
芳香销掌握,怅望生怀抱。
岂无后开花,念此先开好。

寄情译文

鲜艳的早春梅花,东南枝头的花朵开得最早。拿在手中把玩,还没看够,花儿已在手中渐渐衰老。芬芳的气息消散在手掌之间,惆怅之情涌上心头。难道没有后来开放的花朵吗?只是感念这先开放的花儿美好。

寄情注释

  • 灼灼:鲜明貌。
  • 早春梅:早春开放的梅花。
  • 东南枝:指东南方向的枝条。古人认为东南方是温暖的方位,花木容易早开。
  • 持来:拿来。
  • 玩未足:还没有玩够,观赏够。
  • 花向手中老:花在手中渐渐衰老。
  • 销掌握:消散在手掌之中。
  • 怅望:惆怅地看着。
  • 怀抱:心中。
  • 岂无:难道没有。
  • 后开花:后来开放的花。
  • 念此:思念,想到这。
  • 先开好:先开放的花美好。

寄情讲解

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一首咏物抒情小诗,通过描写早春梅花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和珍惜之情。

首联点明梅花的特点,突出其“早”和“最早”。早春梅花,开放在万物复苏之际,显得格外鲜艳夺目。东南枝最早开放,更显其不同寻常。

颔联和颈联描写诗人对梅花的玩赏和感叹。诗人将梅花拿在手中把玩,可见其喜爱之情。然而,好景不长,梅花在手中渐渐衰老,芳香也随之消散,诗人感到无比的惆怅。

尾联以反问作结,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梅花的特殊情感。虽然知道后面还有其他梅花开放,但诗人仍然对这先开放的梅花情有独钟,因为它们代表着春天的开始,也象征着美好的希望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感情真挚细腻,通过对梅花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,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。诗中也寄寓了诗人的一种人生哲理:要珍惜眼前的美好,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。

白居易[唐代]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120e1456e45d1e7753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