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四皓庙>

四皓庙,罗隐四皓庙全诗,罗隐四皓庙古诗,四皓庙翻译,四皓庙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汉惠秦皇事已闻,庙前高木眼前云。
楚王谩费闲心力,六里青山尽属君。

四皓庙译文

汉惠帝和秦始皇的故事早已是过眼云烟,四皓庙前的参天古木高耸入云。当年楚王想要寻找四皓而白费心机,如今这六里青山全都属于他们了。

四皓庙注释

  • 四皓:指秦末汉初的四位著名隐士,分别是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、甪里先生。他们因不满秦朝暴政而隐居商山,汉高祖刘邦曾多次请他们出山,但都遭到拒绝。后来吕后用计,才将他们请来辅佐太子刘盈,稳固了刘氏江山。
  • 汉惠秦皇事已闻:汉惠帝刘盈和秦始皇的故事,都已经广为人知。“已闻”表示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,早已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。
  • 庙前高木眼前云:四皓庙前的参天古木,高耸入云。形容庙宇历史悠久,古木繁茂。
  • 楚王谩费闲心力:楚王指项羽。项羽曾想招揽贤才,但未能得到四皓的辅佐。“谩”,白白地,徒然地。“闲心力”,多余的心思和力量。
  • 六里青山尽属君:指商山。相传四皓隐居于商山。此处“君”指四皓。

四皓庙讲解

罗隐的这首《四皓庙》是一首咏史诗,诗人通过描写四皓庙的景象,表达了对四皓高风亮节的敬佩之情,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讽刺。

首联“汉惠秦皇事已闻,庙前高木眼前云”,诗人开篇点题,先提及汉惠帝和秦始皇的故事,暗示了四皓所处的时代背景。接着描写四皓庙前的景象,参天古木高耸入云,暗示了庙宇的历史悠久,也象征着四皓的高洁品格。

颔联“楚王谩费闲心力,六里青山尽属君”,诗人将项羽与四皓进行对比,讽刺项羽虽有雄心壮志,却未能得到贤才的辅佐,最终失败。而四皓隐居山林,不慕名利,反而赢得了后人的敬仰。

诗人将四皓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,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,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。他认为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权势和名利,而在于坚守自己的信念,保持高洁的品格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04fdd0a5036c9b0448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