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山崩塌是因杞梁妻的悲恸,痛哭使得城墙为之倾倒。即使是金石也会暂时开裂,都是因为极度的深情所激发。
东海有位勇敢的女子,她的行为丝毫不逊色于苏武。她学习越地的女子剑术,身姿矫健,如同流星般迅猛。
她不惜牺牲生命,为丈夫报仇,即使死一万次也在所不惜。雪亮的刀刃闪耀着寒光,苍天也被她的精诚所感动。
她每走十步就有两次跳跃,大喝三声就与敌人交战一次。她斩下仇人的头颅,将其掷于国门,并用脚践踏仇人的五脏。
这斩杀仇人的行为,是为了消除夫妻间的仇恨,她的壮举充分地彰显了正义。
北海太守李使君,立即上书朝廷禀告此事。朝廷赦免了她的罪行,以此来警戒社会风俗,她的美名流传于四海。
她的志向是要被列入贞烈女子的传记,朝廷赐予的帛书已经使她感到光荣。淳于意因女儿缇萦的救父而免于牢狱之灾,汉文帝也因此而感动。
津女用一首棹歌,使其父亲脱离了严厉的刑罚。十个儿子如果不贤,还不如一个女儿英明。
豫让刺杀赵襄子,虽有壮烈之心最终却一无所成。要离刺杀庆忌,这种行为被真正的壮士所轻视。
妻子儿女又有什么罪过,为了买一个虚名而将她们焚烧。哪里比得上东海这位勇妇,她的事迹独立不倚,独自扬名。
这首诗以东海勇妇为丈夫报仇的故事为题材,歌颂了她的勇敢、坚毅和正义。诗人通过引用古代典故,如杞梁妻、苏武、缇萦等,来衬托东海勇妇的形象,使她的行为更具有感染力。全诗语言豪迈奔放,气势磅礴,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。
- 主题思想: 赞扬了东海勇妇的勇敢、坚毅和为夫报仇的正义行为,以及她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。
- 艺术特色:
- 善用典故: 诗中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,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力。
- 语言豪迈: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,充满激情,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。
- 对比手法: 通过对比东海勇妇与其他历史人物的行为,突出了她的高尚品格。
- 历史背景: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漫游时期,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妇女问题和人们对英雄的渴望。
- 诗歌价值: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,它弘扬了正义、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