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白的诗>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>

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,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全诗,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古诗,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翻译,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白

独坐清天下,专征出海隅。
九江皆渡虎,三郡尽还珠。
组练明秋浦,楼船入郢都。
风高初选将,月满欲平胡。
杀气横千里,军声动九区。
白猿惭剑术,黄石借兵符。
戎虏行当翦,鲸鲵立可诛。
自怜非剧孟,何以佐良图。

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译文

独自端坐,心怀澄清天下的抱负,率领军队从海隅出发,开始了征程。吴兵勇猛,横渡九江如同猛虎下山,所到之处,三郡都恢复了往日的繁荣。士兵们身着精良的铠甲在秋浦操练,高大的楼船驶入了郢都。秋高气爽,正是选拔将领的好时机;月色皎洁,似乎预示着平定北方胡人的日子不远了。杀气弥漫千里,军队的声威震动九州。即使是擅长剑术的白猿,也会因宋公的武艺而感到惭愧;就连黄石公,也愿意将兵法秘籍借给宋公。消灭戎狄,指日可待,那些像鲸鲵一样作恶的叛贼,也将很快被铲除。我自叹不是像剧孟那样勇猛的人,又该如何辅佐宋公成就这伟大的功业呢?

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注释

  • 中丞宋公:指宋若思,时任御史中丞。
  • 吴兵:指江淮一带的士兵,以骁勇善战著称。
  • 河南军次寻阳:宋若思率军前往河南,驻扎在寻阳。寻阳,今江西九江。
  • 组练:用彩色丝线织成的铠甲。
  • 秋浦:地名,在今安徽贵池附近,是李白生活过的地方。
  • 郢都:楚国的都城,在今湖北江陵附近。
  • 白猿:传说中的剑术高手。
  • 黄石:指黄石公,传说中将兵法传授给张良的隐士。
  • 兵符: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。
  • 戎虏:指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。
  • 鲸鲵:比喻残害百姓的叛贼。
  • 剧孟:汉代著名的侠士,以勇猛著称。
  • 良图:伟大的计划,指平定叛乱、安定天下的计划。

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…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讲解

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宋若思的,表达了对宋若思平定叛乱的期望和赞美,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未能参与其中的遗憾。

诗的前半部分极力赞扬了宋若思的军事才能和决心。诗人用“独坐清天下,专征出海隅”来形容宋若思的胸怀和行动,展现了他为国分忧的责任感。“九江皆渡虎,三郡尽还珠”则描绘了吴兵的骁勇善战和宋若思所取得的成就,表现出其军队所向披靡,使地方恢复安定繁荣。

中间部分继续渲染宋若思的威名。“组练明秋浦,楼船入郢都”描绘了军队的雄壮气势,而“风高初选将,月满欲平胡”则暗示了平定叛乱的时机已经成熟。诗人还用“杀气横千里,军声动九区”来形容军队的强大威慑力,使敌人胆战心惊。

诗人又以白猿和黄石公作比,进一步烘托宋若思的非凡才能。“白猿惭剑术,黄石借兵符”是说,宋若思的武艺高强,就连剑术高手白猿也会感到惭愧;他的用兵如神,就连黄石公也愿意将兵法秘籍借给他。

最后,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。“自怜非剧孟,何以佐良图”表达了诗人觉得自己没有剧孟那样的勇猛,无法辅佐宋若思完成平定叛乱的伟业,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通过对宋若思的赞美和对自己未能参与其中的遗憾,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愿望。诗的语言豪迈奔放,想象丰富奇特,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。

李白[唐代]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46308c7e4418c1c481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