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楼钥的诗>送王正言守永嘉>

送王正言守永嘉,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全诗,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古诗,送王正言守永嘉翻译,送王正言守永嘉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楼钥

江头潮生江月小,暝烟绿暗垂杨道。
有客扁舟送史君,道傍不怕揶揄笑。
向来一别三换岁,正喜情亲得倾倒。
吏民引颈望旌麾,空有离愁满怀抱。
史君读残万卷书,古事今事俱了了。
便应珥笔侍天陛,不然代言登凤沼。
瀛堧山水久寂寥,为屈朱轓来坐啸。
帢帻峰高旧题咏,赤城所在经行饱。
永嘉名郡太守尊,灵运后来诗绝少。
天作雁荡地为藏,蜡屐穿山未曾到。
改辕却向个中去,更得江山助诗好。
斋铃静处定得句,不待池塘梦春草。
去年海水上平地,大风驾浪从天杪。
苍生濈濈生鱼头,聚落随波迹如扫。
今年二麦连野秀,田家扶犁事秔稻。
史君忧国眉不开,叱驭径行仍及早。
哀哉千里方更生,县官租钱须户晓。
纵民自恐吓上不足,诛取仍怜下无告。
邦储邦本孰轻重,肯使疲民困征扰。
君不见岩岩千古阳道州,政拙催科自书考。

送王正言守永嘉译文

江边涨潮,江上的月亮显得很小,傍晚的烟雾将杨柳掩映得一片青绿。我用一叶小舟送别王正言太守,不怕路旁人们的戏谑嘲笑。自从上次一别已经过了三年,我正高兴能够再次与您倾诉衷肠。永嘉的百姓们伸长脖子盼望着您的到来,只是空有离愁填满了我的怀抱。

王正言您饱读万卷诗书,古今之事都了如指掌。您本该在朝廷担任要职,或许能成为皇帝的近臣,或者在翰林院起草诏书。永嘉的山水长久以来都显得寂寞冷清,特意请您这位高官来此吟咏。您一定会戴着头巾登上高高的山峰,重温旧日的题咏,游览饱览赤城的美景。永嘉是著名的郡县,太守的地位尊贵,自从谢灵运之后,就很少有人能写出好的诗篇了。雁荡山是上天造就的,适宜隐居,您还没有穿上木屐去那里游览过。改变车辕,就向着雁荡山方向去吧,那里美丽的江山一定会帮助您写出更好的诗篇。在寂静的斋房里,您一定能得到好的诗句,甚至不用等到梦见池塘边长出春草。

去年海水上涨淹没了陆地,狂风卷起巨浪从天上倾泻而下。百姓们密密麻麻地像鱼一样在水中挣扎,村落随着波浪漂荡,踪迹全无。今年,大麦小麦连片生长,农民们扶着犁耕种水稻。太守您忧国忧民,眉头紧锁,催促车夫尽快赶路。可悲啊,千里之地刚刚恢复生机,地方官府征收赋税必须挨家挨户通知。即使放纵百姓,恐怕他们缴纳的赋税也不够上级官员的需求,而严厉征收,又可怜那些无处申诉的百姓。国家储备和百姓生计,哪个更重要?您一定不会让疲惫的百姓再受赋税的困扰。您难道没有看到吗,那高大的阳道州城,因为施政拙劣、催促赋税,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责任。

送王正言守永嘉注释

  • 王正言:楼钥的朋友,将赴永嘉(今浙江温州)任太守。
  • 永嘉:郡名,在今浙江温州一带。
  • 江头:江边。
  • 潮生:涨潮。
  • 江月小:江上的月亮因江水上涨而显得小。
  • 暝烟:傍晚的烟雾。
  • 绿暗:青绿色的杨柳被烟雾笼罩,颜色变得深暗。
  • 垂杨道:种着垂柳的道路。
  • 史君:对太守的尊称。
  • 扁舟:小船。
  • 揶揄笑:嘲笑、戏弄。
  • 三换岁:三年。
  • 倾倒:倾吐,尽情诉说。
  • 旌麾:旗帜,这里指太守的仪仗。
  • 引颈:伸长脖子,形容盼望之情。
  • 史君:指王正言。
  • 了了:清楚、明白。
  • 珥笔:古代官员将笔插在帽子上,表示可以随时进谏或记录。这里指在朝廷担任要职。
  • 天陛:皇帝的台阶,指朝廷。
  • 代言:替皇帝起草诏书。
  • 凤沼:翰林院内的池塘。翰林院是起草诏书的地方。
  • 瀛堧:海边之地,指永嘉。
  • 朱轓:红色车帷,古代官员所乘的车。
  • 坐啸:吟咏啸歌。
  • 帢帻:一种头巾。
  • 赤城:山名,在今浙江天台县。
  • 灵运:指南朝诗人谢灵运,曾任永嘉太守,以擅长山水诗著称。
  • 天作:上天造就。
  • 雁荡:山名,在今浙江温州乐清县。
  • 蜡屐:木屐,谢灵运常穿木屐游山。
  • 改辕:改变车辕的方向。
  • 个中:其中,指雁荡山。
  • 斋铃:寺庙或官府斋戒时用的铃铛。
  • 定得句:一定能得到好的诗句。
  • 不待:不用等到。
  • 梦春草:南朝谢惠连梦见池塘生春草,因而得到佳句。
  • 天杪:天的尽头。
  • 濈濈(jí jí):众多的样子。
  • 鱼头:形容百姓像鱼一样拥挤。
  • 聚落:村落。
  • 随波:随着波浪漂荡。
  • 迹如扫:踪迹全无。
  • 二麦:小麦、大麦。
  • 秔稻:水稻。
  • 叱驭:呵斥车夫。
  • 方更生:刚刚恢复生机。
  • 县官:地方官府。
  • 须户晓:必须让每家每户都知道。
  • 纵民:放纵百姓。
  • 恐吓上不足:恐怕百姓缴纳的赋税不够上级官员的需求。
  • 诛取:严厉征收。
  • 下无告:百姓无处申诉。
  • 邦储:国家储备。
  • 邦本:国家根本,指百姓的生计。
  • 催科:催促赋税。
  • 书考:记载考核结果。
  • 阳道州:指唐代阳城,曾任道州刺史,因苛捐杂税而受到贬斥。

送王正言守永嘉讲解

这是一首送别诗,作于楼钥送别友人王正言赴永嘉任太守之时。诗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,也表达了对友人施政为民的期望。

  • 前八句: 描写送别场景,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。诗人描写了江边潮水、江上明月、傍晚烟雾等景象,渲染了离别的气氛。
  • 中间十六句: 赞扬王正言的才能和品德,并表达了对其治理永嘉的期望。诗人认为王正言学识渊博,有治理才能,希望他能为永嘉带来新的气象,写出新的诗篇。
  • 后十六句: 描写永嘉去年的灾情和今年的丰收,并表达了诗人对王正言减轻百姓负担的期望。诗人希望王正言能够体恤民情,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,不要重蹈阳城苛捐杂税的覆辙。

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,既有送别之情,又有对友人的期盼和劝勉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,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愿望。诗中引用谢灵运、阳城等历史人物的典故,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。

楼钥[宋代]

楼钥(1137~1213)南宋大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防,又字启伯,号攻媿主人,明州鄞县(今属浙江宁波)人。楼璩的三子,有兄长楼鐊、楼锡,与袁方、袁燮师事王默、李鸿渐、李若讷、郑锷等人。隆兴元年(1163年)进士及第。历官温州教授,起居郎兼中书舍人,大定九年(1169年),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。嘉定六年(1213年)卒,谥宣献。袁燮写有行状。有子楼淳、楼濛(早夭)、楼潚、楼治,皆以荫入仕。历官温州教授、乐清知县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、知太平州。 乾道间,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,按日记叙途中所闻,成《北行日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3c5cd3b589167c936b1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