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白居易的诗>相和歌辞。怨诗>

相和歌辞。怨诗,白居易相和歌辞。怨诗全诗,白居易相和歌辞。怨诗古诗,相和歌辞。怨诗翻译,相和歌辞。怨诗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白居易

夺宠心那惯,寻思倚殿门。
不知移旧爱,何处作新恩。

相和歌辞。怨诗译文

争夺皇帝的宠爱,我哪里习惯这种事情?我常常独自思量,只能依靠着宫殿的门。我不知道皇上转移了对我的旧日恩爱,又会在什么地方施加新的恩情呢?

相和歌辞。怨诗注释

  • 夺宠心:争夺皇帝的宠爱。
  • 那惯:哪里习惯。惯,习惯。
  • 寻思:思量,思考。
  • 倚殿门:靠着宫殿的门。形容失宠后无所依靠,只能孤独地倚靠宫殿。
  • 移旧爱:转移旧日的恩爱。指皇帝不再宠爱自己。
  • 作新恩:施加新的恩情。指皇帝宠爱新的妃嫔。

相和歌辞。怨诗讲解

这首诗是白居易的《相和歌辞·怨诗》,描写了一位失宠宫女的幽怨心情。

诗歌首句“夺宠心那惯”,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争夺皇帝宠爱的不适应和厌恶。诗人用“那惯”二字,反衬出自己不屑于参与宫廷争斗的清高姿态,也暗示了自己失宠的原因。

第二句“寻思倚殿门”,描绘了诗人失宠后的孤单处境。她独自思量,无处可去,只能依靠着冰冷的宫殿大门,显得凄凉无助。“倚殿门”这一细节,更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。

后两句“不知移旧爱,何处作新恩”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怨恨和无奈。她不知道皇帝已经将对她的旧日恩爱转移到了何处,又会在哪里对新的妃嫔施加恩情。这两句诗充满了疑问和不确定性,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残酷和无情。诗人明知皇帝移情别恋是常事,却仍然忍不住发出疑问,可见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。

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通过对失宠宫女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,深刻地揭示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哀。诗人没有直接控诉皇帝的无情,而是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绘,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
白居易[唐代]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ffc570627823080bdb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