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子翚的诗>宵长>

宵长,刘子翚宵长全诗,刘子翚宵长古诗,宵长翻译,宵长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子翚

宵长慵早寐,念念客愁新。
灯影明高屋,蛩声动四邻。
满怀平日事,双鬓倦游身。
避地从漂转,西风羽檄频。

宵长译文

漫漫长夜使人倦怠难以入睡,心中不断涌现出客居他乡的愁绪。灯光映照着高大的屋宇,蟋蟀的鸣叫声传遍四处邻里。心中装满了平时的琐事,鬓发斑白更显漂泊之身的疲惫。为了逃避战乱而四处漂泊流转,西风中传来紧急征调的军书,战事频繁。

宵长注释

  • 宵长:夜晚漫长。
  • :倦怠,懒于。
  • :睡觉。
  • 念念:连续不断地思念。
  • 客愁:客居他乡的愁绪。
  • :蟋蟀。
  • :惊动,传入。
  • 满怀:满腹,心中充满。
  • 平日事:日常琐事。
  • 双鬓:两鬓的头发。
  • 倦游身:因长期漂泊而疲惫的身躯。
  • 避地:躲避战乱。
  • 漂转:漂泊流转。
  • 西风:秋风,常与战事联系在一起。
  • 羽檄: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,上插鸟羽以示紧急。
  • :频繁,多次。

宵长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,客居他乡的愁苦之情。首联点明时间与心境,长夜难眠,客愁涌上心头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颔联通过灯影与蛩声,烘托出寂静的环境,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愁绪。颈联写诗人思绪纷繁,既有对平日琐事的牵挂,也有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无奈。尾联则点明诗人流离失所的原因,以及战事频繁的现实,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色彩。

诗中“灯影”、“蛩声”、“西风”、“羽檄”等意象,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,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、动荡的氛围。诗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,表达了对战乱的厌恶,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具有较强的感染力。

刘子翚[宋代]

刘子翚(huī)(1101~1147)宋代理学家。字彦冲,一作彦仲,号屏山,又号病翁,学者称屏山先生。建州崇安(今属福建)人,刘韐子,刘子羽弟。以荫补承务郎,通判兴化军,因疾辞归武夷山,专事讲学,邃于《周易》,朱熹尝从其学。著有《屏山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f1256e701fe19350d0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