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雒城作>

雒城作,罗隐雒城作全诗,罗隐雒城作古诗,雒城作翻译,雒城作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大卤旌旗出洛滨,此中烟月已埃尘。
更无楼阁寻行处,只有山川识野人。
早得铸金夸范蠡,旋闻垂钓哭平津。
旧游难得时难遇,回首空城百草春。

雒城作译文

浩大的军队旌旗招展,从洛水之滨出发,曾经繁华的雒城,如今已笼罩在战火的尘埃之中。再也找不到昔日华丽的楼阁,只有山川依旧,辨识着那些隐居的百姓。早知如此,不如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,铸金自娱;又听闻有人像贾谊一样,被贬谪后在凄凉的渡口哭泣。昔日的游乐时光难以重现,时局艰难,难以遇到知音,回头望去,空荡荡的雒城,只有野草在春风中生长。

雒城作注释

  • 雒城:即洛阳,古称雒阳。此指战乱后的洛阳城。
  • 大卤:指大规模的军队。卤,通“橹”,指盾牌,引申为军队。
  • 旌旗:旗帜。
  • 洛滨:洛水岸边。洛,指洛水,发源于陕西,流经河南。
  • 埃尘:尘埃,这里指战火造成的尘土。
  • 寻行处:寻找昔日游乐的足迹。
  • 野人:指隐居乡野的百姓。
  • 早得铸金夸范蠡:早知如此,不如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,铸金自娱。范蠡,春秋末期越国大夫,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退,经商致富。
  • 旋闻垂钓哭平津:又听闻有人像贾谊一样,被贬谪后在凄凉的渡口哭泣。贾谊,西汉文学家、政论家,因受排挤被贬长沙,后被召回,任梁怀王太傅,梁怀王去世后,他深感失意,渡河时作《吊屈原赋》。平津,指平津渡,汉代渡口名。
  • 旧游:昔日的游乐。
  • 时难遇:时局艰难,难以遇到知音。
  • 空城:空荡荡的城池。
  • 百草春:百草在春天生长,形容战乱后城市的荒凉景象。

雒城作讲解

这首诗是罗隐所作,描写了战乱后的洛阳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伤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
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战乱后洛阳的景象。昔日繁华的都城,如今已被战火摧毁,到处都是尘埃。诗人想要寻找昔日游乐的足迹,却发现楼阁已不复存在,只有山川依旧,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。

中间四句,诗人用范蠡和贾谊两个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。他感慨,早知如此,不如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,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;又想起贾谊因怀才不遇而郁郁寡欢,感到人生的艰难。

最后两句,诗人感叹昔日的游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,时局艰难,难以遇到知音。回头望去,空荡荡的洛阳城,只有野草在春风中生长,更显出城市的荒凉和诗人的感伤。

这首诗语言精炼,感情真挚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诗人通过对战乱后洛阳景象的描写,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,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,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db6e08046717a8a1ac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