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吕的诗>喜入杉岭>

喜入杉岭,李吕喜入杉岭全诗,李吕喜入杉岭古诗,喜入杉岭翻译,喜入杉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吕

行尽山岭头,欢喜入乡关。
忆昨冒雨去,寒涩亦多端。
处登粮纲船,出入狗窦宽。
水涨泊无岸,水落浅凑滩。
直待负水顺,摇舻离江湾。
虺蜴微细物,托龙逞神奸。
篙工精祷罢,顷刻过千山。
脱或涉不契,风波生坐间。
窜身輙拘滞,伍咐仍比顽。
疑虑狐小润滑,进退羊独藩。
仅得黄义叟,可与话岁寒。
论文消永日,长歌当夜阑。
传闻白水发,川途阻瀰漫。
余益动归心,掉首辞弯跧。
怅怀陶靖节,不肯效一官。
况为太仓鼠,蚕食殊未安。
肩舆走泥涂,仆夫愁险艰。
附舟计已左,且复行路难。
见向恨不早,兴尽而知还。
明朝得善达,那假生羽翰。
稚子争候门,细君卷帘看。
真乐未渠央,茅檐共团圞。
尚论数千岁,窥管才一斑。
稍定理残编,补缀令可观。
尚友天下士,博约加雕鑽。
游谈若无味,素手空厚颜。
度事通神明,至理吾岂悭。
设有无父国,而后不可干。

喜入杉岭译文

走完层层山岭,喜悦地进入家乡。回想昨天冒雨离去,寒冷艰涩,苦楚万端。

当初登上运粮的船只,进出如同狭窄的狗洞般艰难。水涨时无处停泊,水落时又只能在浅滩勉强靠岸。

直到船工找到顺流的时机,才摇动船橹驶离江湾。江水中细小的蛇虫,也像依附真龙般逞凶作恶。

篙工们虔诚祈祷之后,船只才得以迅速通过险滩。稍有不慎,风浪就会在船上骤然兴起。

自身受困动辄得咎,同伴之间也常因争执而顽固不化。心中的疑虑像狡猾的小狐狸般滋生,进退两难如同被困在羊圈。

幸好有黄义叟这样的朋友,可以与他倾心交谈,共话岁寒。一起探讨文章,消磨漫长的白天,放声高歌,度过漫漫长夜。

听说白水河一带发水了,水路阻隔,一片迷茫。我更加思念家乡,便毅然告别了弯曲的山路。

我羡慕陶渊明的高洁,不愿为官。如果像太仓里的老鼠一样,蚕食粮食,内心也实在难安。

于是改乘肩舆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,仆人也为道路的艰险而发愁。看来乘船的计划已经落空,还是只能艰难地步行。

后悔没有早点回家,游兴已尽,才懂得返回。明天如果能找到顺利的交通工具,又何必生出翅膀才能飞回家园呢?

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门口等候,妻子也卷起帘子张望。真正的快乐还没有停止,一家人将在茅屋下团聚。

我们所讨论的,是数千年来圣贤的道理,而我所领悟的,不过是管中窥豹,只见到一斑。

我会稍加整理那些残缺的篇章,修补润色,使之变得更好。我将以天下贤士为友,通过广泛学习和精益求精来提升自己。

如果学问空洞无味,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只会感到羞愧。领悟事物的道理,就能通晓神明,我怎么会吝啬分享真理呢?

除非有不需要父亲的国家,否则我的忠贞之心是不可动摇的。

喜入杉岭注释

  • 杉岭:指作者家乡附近的山岭。
  • 乡关:家乡。
  • 寒涩:寒冷艰涩,指旅途的困苦。
  • 粮纲船:运送粮食的船只。
  • 狗窦:狗洞,比喻船舱狭小。
  • 舻(lú):船尾,这里指船。
  • 虺蜴(huī yì):蛇和蜥蜴,比喻小人。
  • 托龙逞神奸:比喻小人依附权势,为非作歹。
  • 篙工:撑船的工人。
  • 祷:祈祷。
  • 不契:不合,不顺。
  • 坐间:船上。
  • 辄(zhé):就,动辄。
  • 拘滞:拘束,停滞。
  • 伍咐:指同伴。
  • 比顽:固执,不听劝告。
  • 狐小润滑:比喻疑虑像狐狸一样狡猾,伺机而动。
  • 羊独藩(fān):羊圈,比喻进退两难。
  • 黄义叟:作者的朋友。
  • 岁寒:指经历严寒的考验,比喻友情深厚。
  • 永日:漫长的白天。
  • 夜阑:夜深。
  • 白水发:指白水河一带发水。
  • 川途:水路。
  • 瀰漫:水势浩大,迷漫一片。
  • 掉首:掉头,转身。
  • 弯跧(quán):弯曲的山路。
  • 陶靖节:陶渊明,字元亮,谥号靖节,东晋诗人,以隐逸高洁著称。
  • 太仓鼠:比喻窃取公家财物的人。
  • 蚕食:像蚕吃桑叶一样,比喻逐渐侵吞。
  • 肩舆(yú):一种用人抬的轿子。
  • 仆夫:赶车的仆人。
  • 善达:顺利的交通工具。
  • 羽翰:翅膀,比喻快速的交通工具。
  • 稚子:小孩子。
  • 细君:妻子的爱称。
  • 未渠央:没有穷尽,指快乐无穷。
  • 茅檐:茅草屋檐,指简陋的房屋。
  • 团栾(luán):团聚。
  • 尚论:推崇谈论。
  • 数千岁:指古代圣贤的学说。
  • 窥管一斑:从竹管中看豹,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,比喻见识浅薄。
  • 残编:残缺的篇章。
  • 补缀:修补,润饰。
  • 尚友:以...为友。
  • 博约:广泛学习,精益求精。
  • 雕鑽(zuàn):雕琢,磨砺。
  • 游谈:空谈。
  • 素手:空手,指没有才学。
  • 厚颜:厚着脸皮,指无耻。
  • 度事:衡量事情。
  • 神明:指事理。
  • 岂悭(qiān):怎么会吝啬。
  • 无父国:传说中没有父亲的国家,比喻不可能存在的事物。
  • 干:动摇。

喜入杉岭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李吕在旅途中思念家乡,最终返回家园时所作。诗中既描写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,也表达了作者不愿为官,追求自由和与朋友们探讨学问的志向。

诗歌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
  1. 归乡的喜悦 (1-2句):开篇直接点明主题,表达了诗人历经艰辛后终于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。
  2. 回忆旅途的困苦 (3-18句):详细描写了旅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,如恶劣的天气、拥挤的船舱、水路的险恶以及与同伴之间的矛盾等。这些描写生动形象,使读者感同身受。
  3. 与朋友的交往 (19-22句):诗人笔锋一转,描写了与朋友黄义叟的交往,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。
  4. 归乡的决心 (23-30句):诗人听到水路受阻的消息后,更加坚定了归乡的决心,并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黑暗的厌恶。
  5. 归途的艰辛与期盼 (31-36句):诗人描写了改乘肩舆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艰辛,以及对早日回到家乡的期盼。
  6. 归家后的喜悦与思考 (37-46句):诗人描写了家人团聚的喜悦,并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以及与天下贤士交往的愿望。
  7. 坚守道义的决心 (47-48句):诗人最后表达了坚守道义,不为外物所动的决心。

诗歌的语言朴实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。作者善于运用比喻、对比等修辞手法,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描写,也有对人生的思考,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。

李吕[宋代]

李吕(1122—1198)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,卒于宁宗庆元四年,年七十七岁。端庄自重,记诵过人。年四十,即弃科举。好治易,尤留意通鉴。教人循循善诱,常聚族百人,昕夕击鼓,聚众致礼享堂,不以寒暑废。吕著有《澹轩集》十五卷,《国史经籍志》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c43be9a6b2b45f5094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