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题磻溪垂钓图>

题磻溪垂钓图,罗隐题磻溪垂钓图全诗,罗隐题磻溪垂钓图古诗,题磻溪垂钓图翻译,题磻溪垂钓图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吕望当年展庙谟,直钩钓国更谁如。
若教生在西湖上,也是须供使宅鱼。

题磻溪垂钓图译文

当年姜太公施展庙堂之上的谋略,用不弯的鱼钩钓取国家,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呢?假如他生在西湖之上,恐怕也只能成为供奉达官贵人的盘中鱼了。

题磻溪垂钓图注释

  • 磻溪 (pán xī): 渭水的一条支流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。相传姜太公曾在此垂钓,等待时机。
  • 吕望: 即姜太公,名尚,字子牙,辅佐周武王灭商,建立周朝,被封于齐。
  • 庙谟 (miào mó): 庙堂之上的谋略,指治国安邦的大计。
  • 直钩钓国: 用不弯的鱼钩钓取国家,比喻姜太公以不寻常的方式得到重用,最终辅佐周朝建立了政权。
  • 更谁如: 还有谁能比得上。
  • 若教: 假如,如果。
  • 西湖: 指杭州西湖。
  • 使宅鱼: 供奉给官吏的鱼。唐代有进奉“使宅鱼”的习俗,意为进贡给官府的鱼。

题磻溪垂钓图讲解

这首诗是罗隐题画诗,题的是《磻溪垂钓图》,借姜太公磻溪垂钓的故事,表达了对人才际遇的感慨。

首联赞扬了姜太公的才能和功绩,点明了画的主题。诗人认为姜太公的才能非凡,用“直钩钓国”来形容他不同寻常的手段,最终辅佐周朝建立政权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,设想姜太公如果生在西湖,可能就只能成为供奉达官贵人的鱼,暗示了社会上人才埋没的现象。诗人用对比的手法,表达了对人才怀才不遇的惋惜,以及对社会不公正的讽刺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。

这首诗语言精炼,寓意深刻,通过对姜太公不同境遇的设想,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995f959a9e742384d2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