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江北>

江北,罗隐江北全诗,罗隐江北古诗,江北翻译,江北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废宫荒苑莫闲愁,成败终须要彻头。
一种风流一种死,朝歌争得似扬州。

江北译文

不要为废弃的宫殿和荒凉的园林徒然悲伤,历史的成败兴衰最终需要彻底看透。同样的风流繁华,结局却同样是衰亡,商纣王的朝歌又怎能比得上今日繁华的扬州呢?

江北注释

  • 废宫荒苑:废弃的宫殿,荒凉的园林,指经历过兴盛衰败的地方。
  • 闲愁:无谓的忧愁。
  • 彻头:彻底地,完全地。
  • 一种风流一种死:同样曾经繁华,最终却都走向衰亡。风流,指繁华、兴盛。
  • 朝歌:商纣王的都城,以奢靡著称。这里指代曾经的繁华之地。
  • 扬州:唐代著名的繁华都市,经济文化中心。这里指代当下的繁华之地。

江北讲解

罗隐的这首《江北》诗,以一种历史的眼光,表达了对世事变迁、兴衰无常的深刻感悟。诗人劝慰人们不要沉溺于对昔日繁华的哀叹,而应看透历史的规律,明白任何繁华都终将归于平淡。

诗歌首联“废宫荒苑莫闲愁,成败终须要彻头”,开篇点题,直接指出不要为废弃的宫殿、荒凉的园林而徒增忧愁,因为历史的成败兴衰,我们终究需要彻底地看透。这既是对世人的劝诫,也是诗人自己对历史的反思。

颔联“一种风流一种死”,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。无论曾经多么风流繁华,最终都难逃衰亡的命运。诗人用“一种”来强调这种普遍性,更加深了历史的无情。

颈联“朝歌争得似扬州”,则通过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。商纣王的朝歌曾经何等繁华,但最终还是覆灭了,又怎能和今日依旧繁华的扬州相比呢?诗人以古喻今,暗示了当下的繁华也并非永恒,同样可能面临衰落的命运。

全诗语言精炼,寓意深刻,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哲理思辨。诗人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叹,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,劝诫人们要看透历史的规律,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985c221078e68710fe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