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因以寄之)>

因以寄之),刘长卿因以寄之)全诗,刘长卿因以寄之)古诗,因以寄之)翻译,因以寄之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郊原春欲暮,桃杏落纷纷。
何处随芳草,留家寄白云。
听莺情念友,看竹恨无君。
长啸高台上,南风冀尔闻。

因以寄之)译文

郊外的田野已是暮春时节,桃花杏花纷纷飘落。不知你将追随那芳草去向何方,只留下我在此寄情于白云。

听着黄莺的啼叫,更加思念友人;看着摇曳的竹林,遗憾身边没有你相伴。我长啸于高台之上,愿南风能够将我的思念之情传递给你。

因以寄之)注释

  • 因以寄之:因此将此诗寄托思念之情。因:因此。以:介词,用,拿。寄:寄托。
  • 郊原:郊外的田野。
  • 春欲暮:春天将要结束。暮:傍晚,引申为末尾。
  • 纷纷:形容落花繁多。
  • 何处:哪里。
  • 随芳草:追随芳草远去,暗示友人四处漂泊。
  • 留家寄白云:留在家里,将思念寄托于白云。
  • 听莺情念友:听着黄莺的叫声,更加思念友人。
  • 看竹恨无君:看着竹林,遗憾没有友人相伴。君:指友人。
  • 长啸:放声长啸。
  • 高台:高高的楼台。
  • 冀:希望。
  • 尔:你。

因以寄之)讲解

这是一首抒发思念友人之情的诗。诗人在暮春时节,看到落花纷纷,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。

首联点明时令与环境。“郊原春欲暮,桃杏落纷纷”,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,落英缤纷的景象,渲染了伤感的气氛,也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。

颔联写友人行踪不定。“何处随芳草,留家寄白云”,暗示友人四处漂泊,自己却只能留在故乡,将思念之情寄托于白云,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。

颈联进一步抒发思念之情。“听莺情念友,看竹恨无君”,诗人通过听莺、看竹等景物,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遗憾。莺啼能引起离愁别恨,竹则常被视为高洁之象征,友人不在身边,诗人倍感孤独。

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。“长啸高台上,南风冀尔闻”,诗人登上高台,放声长啸,希望南风能够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递给友人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。诗中“随芳草”、“寄白云”等意象,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96f9e3f11f499bac01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