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群玉的诗>金塘路中>

金塘路中,李群玉金塘路中全诗,李群玉金塘路中古诗,金塘路中翻译,金塘路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群玉

山连楚越复吴秦,蓬梗何年是住身。
黄叶黄花古城路,秋风秋雨别家人。
冰霜想度商於冻,桂玉愁居帝里贫。
十口系心抛不得,每回回首即长颦。

金塘路中译文

山势连绵,连接着楚、越、吴、秦等地,像蓬草和断梗一样漂泊不定,哪里才是安身之处呢?古老的道路上,落满了黄叶和黄花,秋风秋雨中,不得不与家人告别。想象着在冰霜漫天的商於古道上艰难跋涉,寒冷彻骨,又忧愁地身居帝都,生活贫困。家中十口人的生计都牵挂在我的心上,实在无法抛下,每次回头遥望家乡,愁眉就紧锁起来。

金塘路中注释

  • 金塘路:指从金塘出发的道路,具体地点有争议,一般认为在今湖南境内。
  • 楚越吴秦:泛指广大地区,说明诗人行旅范围之广。
  • 蓬梗:蓬草和断梗,比喻漂泊不定的身世。
  • 商於:即商於古道,在今陕西东南和河南西南部一带,地势险峻,冬季严寒。
  • 帝里:指京城,即长安。
  • 桂玉:比喻生活费用昂贵。桂,指桂薪;玉,指米价。
  • 十口:指诗人一家十口人。
  • 长颦:紧锁眉头,形容愁苦的样子。

金塘路中讲解

这首诗是李群玉在金塘路中所作,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、思念家人的愁苦之情,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忧虑。

首联以“山连楚越复吴秦,蓬梗何年是住身”开篇,描绘了诗人所见之广阔地域,以及自身如蓬草断梗般漂泊不定的身世,点明了羁旅的主题,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。诗人用“楚越吴秦”等广阔地域来反衬自身的渺小和漂泊的无定,更显其内心的茫然和无助。

颔联“黄叶黄花古城路,秋风秋雨别家人”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。黄叶、黄花、古城路,以及秋风秋雨,都渲染出一种凄凉、萧瑟的氛围,也暗示了诗人离别家人的悲伤心情。在这凄凉的秋景中,诗人不得不与家人告别,更增添了离愁别绪。

颈联“冰霜想度商於冻,桂玉愁居帝里贫”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忧虑。诗人想象着自己要在冰霜漫天的商於古道上艰难跋涉,忍受严寒的侵袭,又担心自己身居长安,生活费用高昂,难以维持生计。这一联从空间和物质两个方面突出了诗人的困境。

尾联“十口系心抛不得,每回回首即长颦”是全诗情感的集中爆发点。诗人明确点出家中还有十口人需要养活,这使得他无法抛下一切,潇洒离去。每当他回头遥望家乡,想到家中的妻儿老小,愁眉就紧锁起来。这一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责任感,也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通过对羁旅生活、秋景以及家人等方面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、思念家人、忧虑前程的复杂情感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困境。

李群玉[唐代]

李群玉(808~862),字文山,唐代澧州人。澧县仙眠洲有古迹“水竹居”,旧志记为“李群玉读书处”。李群玉极有诗才,他“居住沅湘,崇师屈宋”,诗写得十分好。《湖南通志·李群玉传》称其诗“诗笔妍丽,才力遒健”。关于他的生平,据《全唐诗·李群玉小传》载,早年杜牧游澧时,劝他参加科举考试,并作诗《送李群玉赴举》,.但他“一上而止”。后来,宰相裴休视察湖南,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。他“徒步负琴,远至辇下”,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“三百篇”。唐宣宗“遍览”其诗,称赞“所进诗歌,异常高雅”,并赐以“锦彩器物”,“授弘文馆校书郎”。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,死后追赐进士及第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80eda37bed5afdb4f3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