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石卷阿驾半天,樵山风景岂虚传。
水帘不卷四时雨,丹灶空凝万古烟。
印石尚存乌利迹,问谁曾识紫姑仙。
我来游遍登云谷,更借山僧半榻眠。
大家都搜:
西樵岩译文
巨大的岩石盘旋弯曲,像要伸向半空,西樵山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。 水帘洞的水帘终年不卷起,总是像下着雨,炼丹的灶台空空荡荡,永远凝聚着烟雾。 印石上还留着乌利留下的痕迹,想问问有谁认识紫姑仙? 我来这里游览遍了登云谷,还要向山里的僧人借半张床休息。
西樵岩注释
西樵岩讲解
这首诗是李昴英游览西樵山时所作,描绘了西樵山雄奇壮丽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西樵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首联“巨石卷阿驾半天,樵山风景岂虚传”点明了西樵山的特点和价值。诗人用“巨石卷阿”来形容西樵山岩石的巨大和奇特,又用“驾半天”来形容山势的高峻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“樵山风景岂虚传”则以反问的语气,肯定了西樵山风景的盛名并非虚传,也暗示了诗人对西樵山美景的期待。
颔联“水帘不卷四时雨,丹灶空凝万古烟”描写了西樵山水帘洞和丹灶的景象。“水帘不卷四时雨”描写了水帘洞瀑布常年流水不断,像下雨一样,突出了水帘洞的特点。“丹灶空凝万古烟”则描写了炼丹灶台的荒废,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,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颈联“印石尚存乌利迹,问谁曾识紫姑仙”提到了西樵山中的传说故事。“印石尚存乌利迹”写的是传说中仙人乌利在石头上留下的足迹,增添了西樵山的神秘色彩。“问谁曾识紫姑仙”则是诗人对传说中紫姑仙的追问,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尾联“我来游遍登云谷,更借山僧半榻眠”写了诗人游览西樵山的感受和行动。诗人游览了西樵山中的登云谷,感受到了西樵山的美丽景色,最后向山僧借半张床休息,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。
总而言之,这首诗通过对西樵山景物的描写和对传说故事的引用,表达了诗人对西樵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70d618f1cdea7f1ff06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