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白的诗>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>

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,李白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全诗,李白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古诗,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翻译,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白

我居清空表,君处红埃中。
仙人持玉尺,废君多少才。
玉尺不可尽,君才无时休。
咽服十二环,奄有仙人房。
暮骑紫麟去,海气侵肌凉。
赠我累累珠,靡靡明月光。

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译文

我居住在清虚寥廓的天界之上,而你却身处喧嚣红尘之中。 仙人手持玉尺来衡量世人,不知因此埋没了你多少才华。 玉尺的度量终究有限,而你的才能却无穷无尽。 若能服食十二环的神丹妙药,便能拥有仙人的洞府居所。 傍晚时分,我将骑着紫色的麒麟离去,阵阵海风吹拂肌肤,感到丝丝凉意。 临别之际,我赠送给你一串串宝珠,它们散发着如同明月般柔和的光芒。

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注释

  • 清空表:指天空的极高处,道教用语,表示清虚寥廓的境界。
  • 红埃:指尘世,比喻喧嚣污浊的环境。
  • 玉尺:传说中仙人用来衡量人才的标准。
  • 废君多少才:埋没了你多少才华。含有惋惜之意。
  • 十二环:指道教的丹药。
  • 奄有:拥有。
  • 紫麟:紫色的麒麟,神兽。
  • 海气:海上的水气。
  • 累累:成串的样子。
  • 靡靡:柔和的样子。

上清宝鼎诗(前见《东观馀论》,后见《王直方诗话》)讲解

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友人的作品,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,以及对友人修道成仙的期望。

首联对比了诗人自己所处的“清空表”和友人所处的“红埃中”,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境遇差异。诗人身处仙境,而友人却身处尘世,暗示了友人被埋没的命运。

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阐述了友人的才华被埋没的原因。仙人手持“玉尺”来衡量人才,但这种标准是有限的,无法完全衡量出友人的才能。因此,友人的才华被埋没,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。诗人认为,友人的才能是无穷无尽的,不应该被世俗的标准所束缚。

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修道成仙的期望。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服食“十二环”的神丹妙药,从而拥有仙人的洞府居所,摆脱尘世的束缚。诗人想象自己骑着紫色的麒麟离去,感受到海风的清凉,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仙境的向往。最后,诗人赠送给友人一串串宝珠,这些宝珠散发着如同明月般柔和的光芒,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清新飘逸,想象丰富奇特,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,也体现了他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。诗中充满了道教的意象,反映了李白对道教的信仰和对仙道的向往。

李白[唐代]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443e7f6a607b95470f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