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端的诗>横吹曲辞。雨雪曲>

横吹曲辞。雨雪曲,李端横吹曲辞。雨雪曲全诗,李端横吹曲辞。雨雪曲古诗,横吹曲辞。雨雪曲翻译,横吹曲辞。雨雪曲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端

天山一丈雪,杂雨夜霏霏。
湿马胡歌乱,经烽汉火微。
丁零苏武别,疏勒范羌归。
若著关头过,长榆叶定稀。

横吹曲辞。雨雪曲译文

天山上积着一丈厚的雪,夹杂着雨水在夜里纷纷飘落。 雨雪打湿了战马,胡人的歌声也变得杂乱,经过烽火台时,只见汉朝的火光已经很微弱。 仿佛丁零人苏武就要与故乡告别,又像是疏勒的范羌即将返回家乡。 如果这场雨雪一直下到边关隘口,那长榆的叶子一定会凋零稀疏。

横吹曲辞。雨雪曲注释

  • 横吹曲辞:汉代乐府《横吹曲》的配词。
  • 天山:山名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。
  • 一丈雪:形容雪下得很大,积雪很深。
  • 杂雨:夹杂着雨水。
  • 霏霏:飘扬貌,形容雨雪细密。
  • 湿马:被雨雪打湿的战马。
  • 胡歌:胡人的歌声。
  • 烽:烽火台,古代边防报警的设施。
  • 汉火微:汉朝的烽火光亮微弱。
  • 丁零:古代北方民族名,居于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。苏武曾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,丁零与匈奴为邻。
  • 苏武:汉朝人,曾奉命出使匈奴,被扣留,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回国。
  • 别:离别。
  • 疏勒:汉代西域国名,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。
  • 范羌:东汉疏勒王侯的儿子,随班超平定西域,后送班超的儿子班勇回内地。
  • 归:返回。
  • 关头:边关隘口。
  • 长榆:古地名,在今甘肃玉门一带。
  • 著:如果。
  • 定:一定。

横吹曲辞。雨雪曲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雪交加的景象,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倦。

首联写景,点明了地点(天山)和气候特征(雨雪霏霏),渲染了边塞的恶劣环境。天山积雪一丈厚,又夹杂着雨水,可见天气之寒冷。

颔联继续写景,描写了恶劣天气对人的影响。“湿马胡歌乱”,战马被雨雪打湿,胡人的歌声也变得杂乱,暗示了行军的艰难和戍边将士的疲惫。“经烽汉火微”,经过烽火台时,只见汉朝的烽火光亮微弱,更显出边塞的荒凉和冷清。

颈联用典,化用了苏武牧羊和范羌归汉的典故,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。他们渴望像范羌一样返回家乡,结束这种艰苦的戍边生活,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和痛苦。

尾联设想,如果这场雨雪一直下到边关隘口,那长榆的叶子一定会凋零稀疏,预示着边塞的景象会更加凄凉,也暗示了戍边将士对未来命运的担忧。

全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苍凉悲壮,表达了戍边将士在恶劣环境下思乡厌战的复杂情感。诗人通过对边塞风雪景象的描写,以及对历史人物典故的引用,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,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。

李端[唐代]

李端(约737年—约784年),字正已,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,唐代诗人。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。少居庐山,师事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子李虞仲,官至兵部侍郎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29bb99a3a01d30d9b4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