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纶的诗>题念济寺晕上人院>

题念济寺晕上人院,卢纶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全诗,卢纶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古诗,题念济寺晕上人院翻译,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卢纶

泉响竹潇潇,潜公居处遥。
虚空闻偈夜,清净雨花朝。
放鹤临山阁,降龙步石桥。
世尘徒委积,劫火定焚烧。
苔壁云难聚,风篁露易摇。
浮生亦无著,况乃是芭蕉。

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译文

清澈的泉水叮咚作响,竹林发出飒飒的声响,潜公居住的地方多么遥远。 夜里,在空旷寂静之处,仿佛能听到潜公诵经的声音;清晨,在清净的环境中,仿佛能看到天空中飘落的花朵。 放飞白鹤,栖息在山间的楼阁上;缓步走过石桥,仿佛降龙一般。 世间的尘埃徒然堆积,终将被劫火焚烧殆尽。 长满青苔的墙壁难以凝聚云气,风中的竹子容易摇动,上面的露珠也容易洒落。 漂浮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附的,更何况它就像那脆弱的芭蕉一样。

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注释

  • 念济寺:寺庙名,在作者卢纶居住的苏州一带。
  • 晕上人:指念济寺的住持,名讳是“晕”的上人。上人,是佛教中对有德行的僧人的尊称。
  • 潜公:指高僧,已圆寂。
  • 偈 (jì):佛教颂词。
  • 雨花:佛教传说,佛祖讲经,感动天神,天空中落下花朵。
  • 劫火:佛教用语,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。
  • 风篁 (huáng):风中的竹子。篁,竹林。
  • 浮生:指人生虚浮无定,短暂。
  • 芭蕉:容易枯萎凋零,常用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。

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讲解

这首诗是卢纶题写在念济寺晕上人院中的,表达了对高僧潜公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。

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念济寺的幽静环境和潜公修行的清净境界。泉水叮咚,竹林潇潇,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。“虚空闻偈夜,清净雨花朝”,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的描写,更加突出了寺院的空灵和圣洁。

中间四句写潜公的超脱和对世事的看法。“放鹤临山阁,降龙步石桥”,用典故来形容潜公的高尚品格和行为。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认识,“世尘徒委积,劫火定焚烧”,说明世间的荣华富贵终将化为乌有。

最后四句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的感悟。“苔壁云难聚,风篁露易摇”,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。“浮生亦无著,况乃是芭蕉”,则直接点明了主题,说明人生短暂无常,没有什么可以依附的,就像芭蕉一样脆弱。

整首诗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同时,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世事无常的普遍感叹。

卢纶[唐代]

卢纶(739年—799年),字允言,河中蒲州(今山西永济县)人。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,遇乱不第;唐代宗朝又应举, 屡试不第。大历六年,经宰相元载举荐,授阌乡尉;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,秘书省校书郎,升监察御史。出为陕州户曹、河南密县令。之后元载、王缙获罪,遭到牵连。唐德宗朝,复为昭应县令,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,官至检校户部郎中。不久去世。著有《卢户部诗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1078f85565b75af855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