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钱塘府亭>

钱塘府亭,罗隐钱塘府亭全诗,罗隐钱塘府亭古诗,钱塘府亭翻译,钱塘府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新恩别启馆娃宫,还拜吴王向此中。
九牧土田周制在,两藩茅社汉仪同。
春生旧苑芳洲雨,香入高台小径风。
更有宠光人未见,问安调膳尽三公。

钱塘府亭译文

皇帝的新恩特别允许在馆娃宫旧址另建亭馆,还让地方官员像朝拜吴王一样朝拜。 划分九州的田地,周朝的制度依然存在;分封诸侯,建立宗庙,汉朝的礼仪依然遵循。 春天降临,昔日吴王宫苑的芳香洲渚沐浴在雨中,香气飘入高台,吹拂着幽静的小路。 还有一种特别的恩宠人们没有见到,那就是地方官员问候起居,调理膳食,享受着如同三公的待遇。

钱塘府亭注释

  • 钱塘府亭: 钱塘,即今浙江杭州。府,府衙。亭,供人休憩的建筑物。此指在钱塘府衙内所建的亭子。
  • 罗隐: 唐末五代诗人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城镇)人。
  • 新恩: 新的恩惠,指皇帝给予的特别待遇。
  • 别启: 另外开启,指特别允许。
  • 馆娃宫: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,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的灵岩山上。此处指亭馆建在馆娃宫的旧址附近。
  • 还拜吴王: 仍然像朝拜吴王一样。
  • 九牧: 指古代的九州,禹分天下为九州,每州设牧(官名)主管。
  • 周制: 周朝的制度。
  • 两藩: 指分封的诸侯国。
  • 茅社: 用茅草覆盖的宗庙。古代诸侯有封地,并在封地建立宗庙。
  • 汉仪: 汉朝的礼仪。
  • 旧苑: 指昔日吴王的宫苑。
  • 芳洲: 长满花草的沙洲。
  • 宠光: 特殊的恩宠。
  • 问安调膳: 问候起居,调理膳食,指享受高级官员的待遇。
  • 三公: 指古代朝廷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官员,如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
钱塘府亭讲解

这首诗描写了钱塘府官员因得到皇帝的恩宠而在府衙内建亭,并享受着种种特殊待遇的情景。诗人通过对亭馆位置、建筑规模、礼仪规格等方面的描写,突出了这位官员所受到的恩宠之深。

诗的前两句点明了亭馆的特殊性,它不仅建在馆娃宫的旧址附近,而且地方官员还要像朝拜吴王一样朝拜它,暗示了这位官员身份的不一般。中间两联则从制度和礼仪两个方面,进一步渲染了这位官员所享受的待遇之高。诗人用“九牧土田周制在,两藩茅社汉仪同”来强调,这位官员的待遇符合古代的制度和礼仪,并非随意而为,而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支持。最后两联则描写了亭馆周围的景色和这位官员所享受的日常生活,进一步突出了他所受到的恩宠之深,竟然可以享受如同三公的待遇,让人们没有见到。

全诗语言精炼,用典丰富,既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,也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,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。同时,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特殊恩宠的某种讽刺和不满,因为这种待遇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,也容易滋生腐败和特权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002894c8cf75c1bd67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