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旅梦>

旅梦,罗隐旅梦全诗,罗隐旅梦古诗,旅梦翻译,旅梦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旅梦思迁次,穷愁有叹嗟。
子鹅京口远,粳米会稽赊。
漏涩才成滴,灯寒不作花。
出门聊一望,蟾桂向人斜。

旅梦译文

客居他乡的梦中思绪也随着时局变迁而动荡不安,穷困愁苦的生活里充满了叹息。京口远隔,就像那嗷嗷待哺的雏鹅无法企及;会稽路遥,买粳米都感到囊中羞涩。滴漏声迟缓断续,好不容易才滴下一滴;寒灯摇曳,光焰微弱,难以结成灯花。出门姑且眺望一番,只见月亮西斜,月宫里的桂树也仿佛正对着我。

旅梦注释

  • 旅梦:客居他乡的梦。
  • 思迁次:指思绪随着时局变迁而动荡不安。迁次,迁移,变动。
  • 穷愁:穷困愁苦。
  • 叹嗟:叹息。
  • 子鹅:雏鹅,嗷嗷待哺的小鹅。
  • 京口:古地名,今江苏镇江。这里指远离家乡。
  • 粳米:一种稻米。
  • 会稽:古地名,今浙江绍兴。
  • 赊:欠账购买。
  • 漏涩:滴漏迟缓断续。古代用滴漏计时。
  • 灯寒:寒灯,光焰微弱的灯。
  • 不作花:指灯花难以结成。灯花,灯油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,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的征兆。
  • 聊:姑且。
  • 蟾桂:指月亮和月宫里的桂树。
  • 斜:倾斜。

旅梦讲解

这首诗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作品,描写了诗人客居他乡,穷困潦倒的境遇和感伤的心情。

首联点明题旨,诗人客居他乡,连梦中都在思念着时局的变迁,可见其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。而穷困愁苦的生活更让他深感叹息。

颔联以“子鹅京口远,粳米会稽赊”两个意象,具体描绘了诗人的窘迫处境。嗷嗷待哺的雏鹅,象征着诗人远离家乡,无法照料家人;而购买粳米都需要赊欠,则表明诗人经济上的困顿。

颈联“漏涩才成滴,灯寒不作花”则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冷落。滴漏迟缓,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希望的渺茫;寒灯摇曳,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。

尾联“出门聊一望,蟾桂向人斜”以景结情,诗人出门眺望,只见月亮西斜,月宫里的桂树也仿佛正对着自己。这一景象,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也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失意和人生的无奈。蟾桂斜向诗人,更显出一种孤寂之感。

全诗语言朴实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,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,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象征等,使得诗歌更加形象生动,富有感染力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eafc01d5561d6127b2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