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中的诗>魏夫人坛>

魏夫人坛,李中魏夫人坛全诗,李中魏夫人坛古诗,魏夫人坛翻译,魏夫人坛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中

仙坛遗迹在,苔合落花明。
绛节何年返,白云终日生。
旋新芳草色,依旧偃松声。
欲问希夷事,音尘隔上清。

魏夫人坛译文

仙女魏夫人的坛台遗迹依然存在,上面覆盖的青苔与飘落的鲜花相互映衬,显得格外明丽。不知魏夫人何时才能重返人间?唯有白云终日缭绕,似乎诉说着她的仙踪。坛台周围的芳草年年更新,生机勃勃,而古老的偃松依旧发出低沉的声音,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。想要打听陈抟老祖修炼成仙的往事,却已是音信渺茫,与仙界上清天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。

魏夫人坛注释

  • 魏夫人:即魏华存,晋代女道士,相传为西王母的弟子,后世尊为上清派的祖师。她曾在茅山修炼,因此茅山多有关于她的遗迹。
  • 仙坛:指魏夫人的修炼坛台。
  • 绛节:道教神仙所持的符节,颜色为绛红色。这里指魏夫人返回仙界的仪仗。
  • 白云:常用来象征隐逸或仙境。
  • 旋新:每年更新。
  • 偃松:枝干横卧的松树。
  • 希夷事:指陈抟(字希夷)修道成仙的事迹。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士,隐居华山,以睡功闻名,被认为是神仙一流的人物。
  • 音尘:音信,消息。
  • 上清:道教中的最高境界,指神仙所居之处。

魏夫人坛讲解

这首诗是诗人李中游览魏夫人坛遗址时所作,表达了对仙逝之人的追思和对仙道的向往,以及探寻仙踪的渺茫之感。

首联点明地点和环境。“仙坛遗迹在,苔合落花明”,开篇点题,说明诗人所游览之处是魏夫人的坛台遗迹,虽然历经岁月侵蚀,但依然存在。青苔和落花的点缀,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和幽静,也暗示了仙坛的荒凉。

颔联抒发感慨。“绛节何年返,白云终日生”,诗人想象着魏夫人何时才能重返人间,但现实是只有白云终日缭绕,暗示了仙人的离去和仙踪的渺茫。

颈联描写坛台周围的景物。“旋新芳草色,依旧偃松声”,芳草年年更新,而偃松依旧发出低沉的声音,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,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。

尾联表达了求仙问道的愿望和渺茫之感。“欲问希夷事,音尘隔上清”,诗人想打听陈抟老祖修炼成仙的往事,但如今已是音信渺茫,与仙界上清天的距离太过遥远,表达了求仙问道的困难和渺茫之感。

全诗语言清丽,意境幽远,将对仙逝之人的追思和对仙道的向往,以及探寻仙踪的渺茫之感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。诗中运用了象征、比喻等手法,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李中[唐代]

五代南唐诗人,生卒年不详,大约920-974年在世。字有中,江西九江人。仕南唐为淦阳宰。有《碧云集》三卷,今编诗四卷。《郡斋读书志》卷四著录《李中诗》二卷。另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十有其简介。《全唐诗》编为四卷。人毕生有志于诗,成痴成魔,勤奋写作,自谓“诗魔”,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。与诗人沈彬、孟宾于、左偃、刘钧、韩熙载、张泊、徐铉友好往来,多有唱酬之作。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,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。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。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e24cddbf2e7dec4dfc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