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中的诗>离亭前思有寄>

离亭前思有寄,李中离亭前思有寄全诗,李中离亭前思有寄古诗,离亭前思有寄翻译,离亭前思有寄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中

酒醒江亭客,缠绵恨别离。
笙歌筵散后,风月夜长时。
耿耿看灯暗,悠悠结梦迟。
若无骚雅分,何计达相思。

离亭前思有寄译文

酒醒时分,我身处江边亭台,心中缠绕着离别的愁绪和遗憾。歌舞宴席已经散去,只剩下无尽的风和月陪伴着这漫漫长夜。我孤单地看着灯光渐渐昏暗,思绪万千难以入眠,梦也来得迟缓。如果没有像屈原、宋玉那样擅长抒情写意的文采,我该如何表达这满腔的相思之情呢?

离亭前思有寄注释

  • 离亭:古时送别之所,多设于水边或路旁。
  • 江亭客:指身处江边亭台的诗人自己。
  • 缠绵:形容情意深厚,难以解脱。此处指离别之恨难以排遣。
  • 筵:宴席。
  • 耿耿:形容心中有事,不得安宁。
  • 悠悠:形容思绪连绵不断,心神恍惚。
  • 骚雅:指《离骚》和《诗经·大雅》。《离骚》是屈原的代表作,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情著称;《大雅》是《诗经》的一部分,多为歌颂周王朝功德的诗篇。此处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表达情感的能力。
  • 分:通“份”,指才分,能力。
  • 何计:如何,怎样。
  • 达:表达,传达。

离亭前思有寄讲解

这首诗是李中在离亭送别友人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难以排遣的相思之苦。

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,以及诗人的心情。“酒醒江亭客,缠绵恨别离”一句,写出了诗人酒醒后身处江边亭台,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。一个“缠绵”写出了离别之恨的深重,令人感同身受。

颔联描写宴席散后的情景。“笙歌筵散后,风月夜长时”一句,写出了宴席散去后的冷清和寂寞,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单。风月本是美好的事物,但在离别之际,却只能更增添诗人的愁绪。

颈联进一步描写诗人的思绪和状态。“耿耿看灯暗,悠悠结梦迟”一句,写出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。“耿耿”和“悠悠”两个叠词的使用,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,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思绪的纷乱。

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缺乏文采的遗憾。“若无骚雅分,何计达相思”一句,诗人自叹没有屈原、宋玉那样擅长抒情写意的文采,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。这既是对自己的谦逊,也是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表达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写,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思念之情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衬托、叠词等,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李中[唐代]

五代南唐诗人,生卒年不详,大约920-974年在世。字有中,江西九江人。仕南唐为淦阳宰。有《碧云集》三卷,今编诗四卷。《郡斋读书志》卷四著录《李中诗》二卷。另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十有其简介。《全唐诗》编为四卷。人毕生有志于诗,成痴成魔,勤奋写作,自谓“诗魔”,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。与诗人沈彬、孟宾于、左偃、刘钧、韩熙载、张泊、徐铉友好往来,多有唱酬之作。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,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。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。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3ee9de0f62ea72e1fae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