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隆基的诗>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>

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,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全诗,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古诗,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翻译,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隆基

有隋政昏虐,群雄已交争。
先圣按剑起,叱咤风云生。
饮马河洛竭,作气嵩华惊。
克敌睿图就,擒俘帝道亨。
顾惭嗣宝历,恭承天下平。
幸过翦鲸地,感慕神且英。

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译文

隋朝政治昏庸暴虐,天下群雄纷纷起兵争夺。 太宗皇帝仗剑而起,叱咤之声惊天动地,如风云变幻。 军队饮马,几乎使黄河、洛水干涸,雄壮气概使嵩山、华山为之震惊。 制定英明战略,战胜敌人,俘虏敌首,帝王之道从而亨通。 我惭愧地继承帝位,恭敬地继承了天下太平的局面。 有幸经过当年翦除王世充的地方,感叹敬慕太宗皇帝的神勇英明。

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注释

  • 行次:行军途中。
  • 成皋:古县名,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。
  • 先圣:指唐太宗李世民。
  • 擒建德:指唐太宗擒窦建德之事。窦建德,隋末唐初割据势力之一。
  • 有隋:指隋朝。
  • 政昏虐:政治昏庸暴虐。
  • 群雄:指隋末各路起义军阀。
  • 按剑起:手握宝剑起兵。
  • 叱咤:大声怒喝。
  • 风云生:像风云那样迅速兴起。
  • 饮马河洛竭:形容军队众多,饮水使黄河、洛水几乎干涸。
  • 作气:振作气势。
  • 嵩华惊:使嵩山、华山为之震惊。嵩山、华山,皆为名山,此处形容气势之盛。
  • 克敌睿图就:制定英明的战略战胜敌人。
  • 擒俘帝道亨:擒获俘虏,帝王之道亨通。
  • 嗣宝历:继承帝位。宝历,指帝位。
  • 恭承天下平:恭敬地继承了天下太平的局面。
  • 翦鲸地:指当年唐太宗翦除王世充的地方。鲸,比喻巨大的敌人。
  • 感慕神且英:感叹敬慕唐太宗的神勇英明。

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讲解

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行军途中经过成皋,想起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擒窦建德的地方,缅怀太宗功业而作。全诗表达了对唐太宗的敬仰和对自身继承太平盛世的自豪之情。

  • 首联点明隋朝覆灭的原因,为唐太宗的崛起作铺垫。“有隋政昏虐,群雄已交争”,简洁概括了隋朝的统治危机和天下大乱的局面。
  • 颔联和颈联赞颂唐太宗的丰功伟绩。“先圣按剑起,叱咤风云生。饮马河洛竭,作气嵩华惊。克敌睿图就,擒俘帝道亨”,以夸张的手法,极力渲染了唐太宗起兵时的声势和军事才能,以及平定天下的功绩。
  • 颈联转入自身,表达了作为继承者的自豪和对太平盛世的珍惜。“顾惭嗣宝历,恭承天下平”,一方面表示自己继承帝位的谦逊,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承平盛世的自豪之情。
  • 尾联点明题旨,表达了对唐太宗的缅怀和敬仰。“幸过翦鲸地,感慕神且英”,再次强调了对唐太宗英雄气概的敬佩之情。

全诗气势磅礴,语言凝练,既有对历史的回顾,又有对现实的思考,表达了唐玄宗作为帝王的雄心壮志和对先祖的崇敬之情。

李隆基[唐代]

唐玄宗李隆基(685年9月8日-762年5月3日),亦称唐明皇,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),712年至756年在位。前期注意拨乱反正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贤相,励精图治,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,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,怠慢朝政,宠信奸臣李林甫、杨国忠等,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,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,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。756年李亨即位,尊其为太上皇。762年病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5026cc2be3f747205a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