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东阳的诗>长沙竹枝歌(十首)>

长沙竹枝歌(十首),李东阳长沙竹枝歌(十首)全诗,李东阳长沙竹枝歌(十首)古诗,长沙竹枝歌(十首)翻译,长沙竹枝歌(十首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东阳

戎门旌节拥高台,军士南边戍未回。
红巾小儿齐击鼓,知是官船江上来。

长沙竹枝歌(十首)译文

军营门口旌旗飘扬,将领在高台上威严地指挥,南方的戍边将士尚未归来。一群头戴红巾的小孩子一起敲着鼓,看来是官船从江上驶来了。

长沙竹枝歌(十首)注释

  • 戎门:指军营的门。
  • 旌节:古代用作仪仗的旗帜。这里代指将领的仪仗和权力。
  • 拥高台:形容将领在高台上被簇拥,显示其地位和威严。
  • 戍:守卫边疆。
  • 红巾小儿:指头上裹着红巾的孩童。
  • 击鼓:敲鼓。古代迎接官船或庆祝时常有击鼓的习俗。
  • 官船:官方的船只。

长沙竹枝歌(十首)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军营与民间生活交织的画面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军营的景象:将领在高台上指挥,旌旗飘扬,戍边将士尚未归来,暗示了战争或边境局势的紧张。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民间: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敲鼓迎接官船,打破了军营的肃穆气氛,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。

诗中“红巾小儿齐击鼓,知是官船江上来”一句,通过孩童的活动来暗示官船的到来,这种描写方式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,也间接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活动与百姓生活之间的联系。整首诗语言朴实,画面感强,将严肃的军旅生活与轻松的民间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写。

李东阳[明代]

李东阳(1447年-1516年),字宾之,号西涯,谥文正,明朝中叶重臣,文学家,书法家,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。湖广长沙府茶陵州(今湖南茶陵)人,寄籍京师(今北京市)。天顺八年进士,授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,直内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文章典雅流丽,工篆隶书。有《怀麓堂集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44f3728cc57ee0aca5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