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曾伯的诗>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>

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,李曾伯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全诗,李曾伯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古诗,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翻译,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曾伯

我爱临川,簪绂丛林,有宅一区。
记谢墩名字,百年犹在,平泉孙子,三世重居。
皂盖新营,青毡旧识,此复古春秋宜大书。
奇哉事,信当时种子,下到工夫。
笑渠。
驷马门闾。
是几往过之凡几墟。
喜尚存遗爱,甘棠在在,无穷生意,茂草如如。
载酒寻盟,论诗结社,想田可秫兮园可蔬。
应须念,古鄇亭乔木,无恙还无。

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译文

我喜爱临川,这里官员众多,犹如丛林,我有一处房宅。还记得谢墩的名字,百年之后依然存在,平泉白居易的后代,三世都居住在这里。新搭的黑色车棚,依旧熟悉的青色毡毯,这些都值得在春秋史上大书一笔。真是奇妙啊,相信当时种下的种子,下过很大的功夫。

嘲笑那些拥有驷马高门的世家大族,经历了几次兴衰变化化为废墟。可喜的是还存留着先辈的遗爱,像甘棠树一样处处可见,无穷的生机,茂盛的野草,都像原来一样。带着美酒去寻找过去的盟约,一起吟诗结社,想这田地可以种植黍稷,园圃可以种蔬菜。应该想到,古鄇亭的乔木,现在是否安然无恙呢?

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注释

  • 沁园春:词牌名。
  • 临川:地名,今江西省抚州市。李曾伯为江西人。
  • 簪绂(zān fú):古代官员的冠饰和佩玉,这里代指官员。
  • 谢墩:东晋谢氏家族的居所。
  • 平泉孙子:指白居易的后代。白居易晚年居洛阳平泉别业。
  • 皂盖:古代官员乘坐的车子上所用的黑色车盖。
  • 青毡旧识:指家中旧有的青色毡毯,表示对传统的继承。
  • 驷马门闾:拥有四匹马拉的车子的显贵人家,形容门庭显赫。
  • 遗爱:前人留下的恩惠。
  • 甘棠:一种树木,相传召伯巡行乡间,曾在甘棠树下休息,后人思念他,不忍砍伐那棵树。
  • 如如:指事物保持原来的样子。
  • 田可秫兮园可蔬:田地可以种植黍稷,园圃可以种蔬菜。形容生活安定。
  • 古鄇亭:古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。
  • 乔木:高大的树木。

沁园春(赋静斋叔溪堂)讲解

这首《沁园春》是李曾伯赞颂其静斋叔溪堂之作。词人以对临川的喜爱开篇,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。词中引用了谢墩、平泉等典故,一方面突出了居所的历史渊源,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。词人通过描写新营的皂盖、旧识的青毡,以及甘棠树的意象,表达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先人遗爱的珍惜。同时,词人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希望能够像古人一样,在田园中过着安宁的生活。最后,词人以对古鄇亭乔木的关切作结,表达了对家乡景物的眷恋之情。

整首词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,也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、向往隐逸的情怀。运用典故贴切自然,使得词的意蕴更加深厚。

李曾伯[宋代]

李曾伯(1198年-1268年),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,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浙江嘉兴)。南宋中晚期名臣、词人,太宰李邦彦之后。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,抒发忧时感世之情,自称“愿学稼轩翁(辛弃疾)”《四库提要》称其“才气纵横,颇不入格,要亦戛戛异人,不屑拾慧牙后”。有《可斋杂稿》等传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1da4cce6be2d724bb6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