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群玉的诗>题二妃庙>

题二妃庙,李群玉题二妃庙全诗,李群玉题二妃庙古诗,题二妃庙翻译,题二妃庙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群玉

黄陵庙前春已空,子规啼血滴松风。
不知精爽归何处,疑是行云秋色中。

题二妃庙译文

黄陵庙前,春色早已消逝无踪,只有杜鹃鸟声声啼叫,仿佛啼出血来,滴落在松树林间,风声呜咽。我不知道娥皇女英二妃的精魂如今归向何处,猜想她们或许化作了秋日里飘动的行云,在美丽的秋色中飘荡。

题二妃庙注释

  • 题: 题写,题咏。
  • 二妃庙: 指祭祀尧的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的庙宇。相传二妃同嫁舜,舜南巡崩于苍梧,二妃寻迹至湘江,恸哭而死,葬于湘江边,后人建庙祭祀。
  • 黄陵庙: 即二妃庙,因娥皇、女英死后被追封为黄陵而得名。
  • 春已空: 春色已经消逝,指春天已经过去。
  • 子规: 即杜鹃鸟,相传为古代蜀王杜宇死后所化,鸣声凄厉,常在春天啼叫。
  • 啼血: 形容杜鹃鸟叫声悲惨凄厉,如泣血一般。
  • 滴松风: 杜鹃的叫声和松树林间的风声交织在一起。
  • 精爽: 指人的精神、灵魂。
  • 归何处: 归向何处,在哪里。
  • 疑是: 怀疑是,猜想是。
  • 行云: 流动的云彩。这里指代二妃的精魂。
  • 秋色中: 秋天的景色中。

题二妃庙讲解

这首诗是李群玉游览二妃庙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娥皇女英二妃的凭吊和追思之情。

首句“黄陵庙前春已空”,点明了地点和时令,黄陵庙前,春色已逝,暗示了诗人凭吊古迹时的感伤之情。

第二句“子规啼血滴松风”,以杜鹃鸟的哀鸣和松林间的风声烘托出悲凉的气氛,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伤感的情绪。“啼血”二字,极言杜鹃叫声之凄厉,也暗示了二妃殉夫的悲壮。

后两句“不知精爽归何处,疑是行云秋色中”,诗人展开想象,表达了对二妃的追思。诗人不知道二妃的精魂归向何处,猜想她们或许化作了秋日里飘动的行云,在美丽的秋色中飘荡。这种想象既是对二妃的哀悼,也是对她们高洁品格的赞美。

全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深远,情景交融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凭吊和追思,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。诗中既有对二妃不幸遭遇的同情,也有对她们忠贞爱情的赞美,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。

李群玉[唐代]

李群玉(808~862),字文山,唐代澧州人。澧县仙眠洲有古迹“水竹居”,旧志记为“李群玉读书处”。李群玉极有诗才,他“居住沅湘,崇师屈宋”,诗写得十分好。《湖南通志·李群玉传》称其诗“诗笔妍丽,才力遒健”。关于他的生平,据《全唐诗·李群玉小传》载,早年杜牧游澧时,劝他参加科举考试,并作诗《送李群玉赴举》,.但他“一上而止”。后来,宰相裴休视察湖南,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。他“徒步负琴,远至辇下”,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“三百篇”。唐宣宗“遍览”其诗,称赞“所进诗歌,异常高雅”,并赐以“锦彩器物”,“授弘文馆校书郎”。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,死后追赐进士及第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079cea4ac6f2559578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