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禹锡的诗>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>

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,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全诗,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古诗,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翻译,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禹锡

漳滨卧起恣闲游,宣室征还未白头。
旧隐来寻通德里,新篇写出畔牢愁。
池看科斗成文字,鸟听提壶忆献酬。
同学同年又同舍,许君云路并华輈,

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译文

在漳水之滨时,我悠闲自在地生活。被召回朝廷,还没有到白头之年。来到通德里,寻找曾经的隐居之地,写下新的诗篇,排遣内心的忧愁。观察池塘里的蝌蚪,仿佛它们也能构成文字;听着鸟儿的叫声,回忆起过去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。我们是同学、同年,又是同僚,我期望着与您一同在仕途上飞黄腾达,如同乘坐华丽的车子并驾齐驱。

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注释

  •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: 这是诗题。和,应和;苏郎中,指苏某,担任郎中官职;丰安里,旧居所在地;寄,赠送;主客张郎中,指张某,担任主管接待宾客的郎中官职。
  • 漳滨: 漳水岸边。刘禹锡曾被贬谪到朗州(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),在漳水附近居住。
  • 卧起: 指生活起居。
  • 恣闲游: 随意游玩,非常悠闲。
  • 宣室: 汉代宫殿名,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。这里借指朝廷。
  • 征还: 被召回朝廷。
  • 未白头: 指还没有年老。
  • 旧隐: 过去的隐居之处。
  • 通德里: 唐代长安城的里坊名。刘禹锡在长安的旧居位于此地。
  • 新篇: 指新写的诗篇。
  • 畔牢愁: 排遣忧愁。“畔”通“拚”,意为舍弃,排除。
  • 科斗: 蝌蚪,蛙的幼体,形状像蝌蚪。古人认为蝌蚪的形状像文字。
  • 文字: 这里指文字的形状。
  • 提壶: 杜鹃鸟的别名,也叫布谷鸟。它的叫声像“提壶”,古代常在饮酒时鸣叫,故引人回忆。
  • 献酬: 互相敬酒。
  • 同学: 指在同一学校求学的同窗。
  • 同年: 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。
  • 同舍: 指在同一部门共事的同僚。
  • 许君: 期望您。
  • 云路: 比喻仕途。
  • 华輈 (zhōu): 装饰华丽的车子。这里比喻仕途顺利,官运亨通。

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讲解

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苏郎中和张郎中的一首唱和之作,回忆了作者过去的隐居生活和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,并表达了对未来仕途的期许。

诗的前两句追忆往昔,诗人回忆了自己被贬谪在漳水之滨时悠闲自在的生活,以及被召回朝廷后仍然年轻有为的状态。中间四句描写了诗人重访旧居的情景,以及触景生情的回忆。诗人看到池塘里的蝌蚪,听到鸟儿的叫声,便想起了过去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的场景,从而排遣心中的忧愁。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,希望他们能够一同在仕途上取得成功。

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感情真挚深切,既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,也有对未来仕途的期许,充分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用典等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例如,用“科斗成文字”来形容蝌蚪的形状,用“提壶忆献酬”来回忆过去的饮酒场景,都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趣。用“云路并华輈”来比喻仕途顺利,官运亨通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。

刘禹锡[唐代]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dc62517ccfc67f8273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