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隐的诗>途中献晋州孟中丞>

途中献晋州孟中丞,罗隐途中献晋州孟中丞全诗,罗隐途中献晋州孟中丞古诗,途中献晋州孟中丞翻译,途中献晋州孟中丞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罗隐

太平天子念蒲东,又委星郎养育功。
昨日隼旟辞阙下,今朝珠履在河中。
楼移庾亮千山月,树待袁宏一扇风。
不及政成应入拜,晋州何足展清通。

途中献晋州孟中丞译文

圣明的皇上惦念着蒲州,再次委任您这位星宿下凡的贤才,来施展养育百姓的功劳。 昨天您带着绘有隼鸟的旗帜告别京城,今天您的车马仪仗已在黄河边。 您镇守的楼阁,如同庾亮当年般,可邀来千山之月共赏;您栽种的树木,正像袁宏那样,等待着能得到您的扇动清风。 我恐怕等不到您政绩完成入朝拜见皇上,晋州这个地方,又怎么能完全施展您清正通达的才能呢?

途中献晋州孟中丞注释

  1. 蒲东:即蒲州,唐代河东道治所,在今山西省永济市。
  2. 星郎:指有才华的官员。古人认为某些贤臣是天上星宿下凡。
  3. 隼旟(sǔn yú):绘有隼鸟的旗帜,古代官员出使所用。隼,一种凶猛的鸟。旟,古代旗帜。
  4. 阙下:指皇宫门下,代指朝廷。
  5. 珠履:指显贵的官员。也代指车马仪仗。
  6. 河中:指黄河一带,晋州临近黄河。
  7. 庾亮:东晋大臣,曾镇守武昌,有才名。此处以庾亮镇守楼阁,比喻孟中丞的镇守。
  8. 袁宏:东晋名士,性情高雅,曾于桓温幕下任职。桓温曾让袁宏在船上倚靠着船舷,用白巾当帽子,即兴做《咏史》诗,桓温听后十分赞赏,并用扇子为其扇风,以示敬重。
  9. 政成:政绩完成。
  10. 入拜:入朝拜见皇帝。
  11. 清通:清正通达的才能。

途中献晋州孟中丞讲解

这首诗是罗隐在途中献给晋州孟中丞的。诗歌表达了对孟中丞的敬佩和期望,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。

首联点明背景,赞扬孟中丞再次受命镇守蒲州,是皇上对他的重视和信任。颔联描写孟中丞赴任的盛况,突出其地位显赫。颈联用典,以庾亮和袁宏比喻孟中丞,赞美其才华和品格,也暗示了孟中丞的高雅情趣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孟中丞的期望,希望他能充分施展才能,同时也暗示了晋州这个地方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孟中丞的抱负,诗人自谦可能无法等到孟中丞政绩完成入朝拜见皇上的那一天。

全诗语言流畅,用典贴切,情感真挚,既表达了对孟中丞的赞美和期望,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感慨,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

罗隐[唐代]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d8f52f75843474ae4b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