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驾的诗>送人登第东归>

送人登第东归,刘驾送人登第东归全诗,刘驾送人登第东归古诗,送人登第东归翻译,送人登第东归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驾

学古既到古,反求鉴者难。
见诗未识君,疑生建安前。
海畔岂无家,终难成故山。
得失虽由命,世途多险艰。
我皇追古风,文柄付大贤。
此时如为君,果在甲科间。
晚达多早贵,举世咸为然。
一夕颜却少,虽病心且安。
所居似清明,冷灶起新烟。
高情懒行乐,花盛仆马前。
归程不淹留,指期到田园。
香醪四邻熟,霜橘千株繁。
肯忆长安夜,论诗风雪寒。

送人登第东归译文

学习古人已经达到精通的地步,反而难以找到真正能鉴赏的人。读你的诗却未曾见过你,我怀疑你生活在建安时期之前。海边难道没有你的家吗,但最终难以把你想要的生活构建成家乡的模样。得失虽然由命运决定,但世途上有很多险阻艰难。当今皇上追随古代圣贤的风范,将文章大权交给贤能的人。如果现在我像你一样参加科举,必定能在进士及第的行列中。大器晚成的人往往比早年显贵的人多,世人都这么认为。一夜之间容颜衰老了不少,虽然生病但内心却很安定。你居住的地方好像很清静光明,冷灶又开始冒出新的炊烟。你高尚的情操让你懒于寻欢作乐,即使在花开繁盛的季节,也只是让仆马走在前面。归程不会停留太久,预定到达田园的日期很快就要到了。香醇的美酒四邻都酿得很熟,霜打的橘树结满了数千株的果实。你还会记得在长安的夜晚吗,我们冒着风雪寒冷一起谈论诗歌。

送人登第东归注释

  • 登第: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。
  • 学古既到古:学习古人已经达到精通古人的地步。既:已经。到:到达,精通。
  • 反求鉴者难:反而难以找到真正能鉴赏的人。反:反而。鉴者:鉴赏的人。
  • 见诗未识君:读你的诗却未曾见过你。
  • 疑生建安前:我怀疑你生活在建安时期之前。建安:东汉献帝建安年间(196—220),当时文坛名家辈出,有“建安七子”等。
  • 海畔岂无家:海边难道没有你的家吗。
  • 终难成故山:但最终难以把你想要的生活构建成家乡的模样。故山:故乡。
  • 得失虽由命:得失虽然由命运决定。
  • 世途多险艰:但世途上有很多险阻艰难。世途:人世的道路,指仕途。
  • 我皇追古风:当今皇上追随古代圣贤的风范。我皇:指当时的皇帝。古风:古代圣贤的风范。
  • 文柄付大贤:将文章大权交给贤能的人。文柄:文章大权,指科举取士的权力。
  • 此时如为君:如果现在我像你一样参加科举。
  • 果在甲科间:必定能在进士及第的行列中。甲科: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。
  • 晚达多早贵:大器晚成的人往往比早年显贵的人多。达:显贵。
  • 举世咸为然:世人都这么认为。咸:都。
  • 一夕颜却少:一夜之间容颜衰老了不少。却:衰退。
  • 虽病心且安:虽然生病但内心却很安定。
  • 所居似清明:你居住的地方好像很清静光明。
  • 冷灶起新烟:冷灶又开始冒出新的炊烟。
  • 高情懒行乐:你高尚的情操让你懒于寻欢作乐。
  • 花盛仆马前:即使在花开繁盛的季节,也只是让仆马走在前面。
  • 归程不淹留:归程不会停留太久。淹留:停留。
  • 指期到田园:预定到达田园的日期很快就要到了。
  • 香醪四邻熟:香醇的美酒四邻都酿得很熟。醪(láo):浊酒,这里指美酒。
  • 霜橘千株繁:霜打的橘树结满了数千株的果实。
  • 肯忆长安夜:你还会记得在长安的夜晚吗。肯:一定。
  • 论诗风雪寒:我们冒着风雪寒冷一起谈论诗歌。

送人登第东归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刘驾送别友人进士及第后归乡的作品。全诗表达了对友人学识的赞赏、对其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羡,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  • 前四句,诗人高度赞扬了友人的学识,认为其精通古文,诗作水平之高甚至让人怀疑是建安时期以前的文人。这既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肯定,也为后文的送别奠定了情感基调。
  • 中间十句,诗人笔锋一转,开始描写友人归隐的原因以及自己对世事的看法。他先是感叹世途险恶,即使友人有家也难成故山(指理想的生活状态)。然后,诗人赞颂了当朝皇帝重视人才,如果自己也能像友人一样参加科举,必定也能金榜题名。但诗人也明白,大器晚成者往往经历更多,因此他虽羡慕友人的成就,但也为友人经历的磨难感到惋惜。
  • 后八句,诗人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景象,清静安宁,自给自足。这既是对友人选择的肯定,也是诗人内心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。最后两句,诗人回忆了两人在长安共论诗歌的场景,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怀念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情真意切,语言流畅,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,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。全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读来令人感动。

刘驾[唐代]

刘驾,唐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字司南,江东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与曹邺友善,俱工古风。邺先及第,不忍先归,待于长安。辛文房称其“诗多比兴含蓄,体无定规,兴尽即止,为时所宗。”(《唐才子传》卷七)其诗较有社会内容,如《反贾客乐》反映农民疾苦,《有感》抨击边将腐化,《弃妇》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,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。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有诗集一卷,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六十八首,编为一卷。事迹见其《唐乐府十首序)) 、《唐摭言》卷四、《唐才子传》卷七。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六十八首,编为一卷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76e8033aad4da2a4ad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