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禹锡的诗>有獭吟>

有獭吟,刘禹锡有獭吟全诗,刘禹锡有獭吟古诗,有獭吟翻译,有獭吟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禹锡

有獭得嘉鱼,自谓天见怜。
先祭不敢食,捧鳞望青玄。
人立寒沙上,心专眼悁悁。
渔翁以为妖,举块投其咽。
呼儿贯鱼归,与獭同烹煎。
关关黄金鹗,大翅摇江烟。
下见盈寻鱼,投身擘洪连。
攫拏隐鳞去,哺雏林岳巅。
鸱乌欲伺隙,遥噪莫敢前。
长居青云路,弹射无由缘。
何地无江湖,何水无鲔鳣,天意不宰割,菲祭徒虔虔。
空馀知礼重,载在淹中篇。

有獭吟译文

一只水獭捕到一条肥美的鱼,自认为这是上天可怜自己。它不敢先吃,而是先用鱼鳞祭祀上天。它像人一样站立在寒冷的沙滩上,心思专注,眼神急切。渔翁认为它是妖物,捡起石块投向它的喉咙。

渔翁呼唤儿子,将鱼穿起来带回家,准备和水獭一同烹煮。

鸣叫的金色大鸟,巨大的翅膀扇动着江面的烟雾。它从高空看到水面下游动的大鱼,便奋不顾身地冲入水中。它抓起藏在水中的鱼,飞到山顶的树林中喂养幼鸟。

猫头鹰想伺机夺取食物,但只是远远地叫嚣,不敢靠近。金鹗长久地生活在青云之上,人们无法用弹弓射到它。

哪里没有江河湖泊?哪里的水中没有大鱼小鱼?如果上天不随意宰割生命,那么水獭的祭祀行为也只是徒劳虔诚。

水獭懂得礼节的故事,只能空留在历史的记载中。

有獭吟注释

  • 獭(tǎ):水獭,一种水生哺乳动物,善于捕鱼。
  • 嘉鱼:肥美的鱼。
  • 天见怜:自认为上天可怜自己。
  • 祭:祭祀,用供品敬奉神灵或祖先。
  • 青玄:指天空。道教以玄为天。
  • 悁悁(yuān):急切的样子。
  • 块:石块。
  • 贯:用绳子穿起来。
  • 关关:鸟鸣声。
  • 黄金鹗(è):指金色的鹗,一种大型猛禽,也叫鱼鹰。
  • 擘(bāi):分开,这里指冲入。
  • 洪连:指水面。
  • 攫拏(jué ná):抓取。
  • 隐鳞:指藏在水中的鱼。鳞,鱼鳞,代指鱼。
  • 雏:幼鸟。
  • 林岳巅:山顶的树林中。岳,高大的山。
  • 鸱乌(chī):猫头鹰。
  • 伺隙:寻找机会。
  • 噪:鸣叫。
  • 青云路:指高空。
  • 弹射:用弹弓射击。
  • 无由缘:没有办法。
  • 鲔(wěi)鳣(zhān):都是指大鱼。
  • 宰割:宰杀,这里引申为随意处置生命。
  • 菲祭:微薄的祭祀。菲,微薄。
  • 徒虔虔:只是徒劳的虔诚。
  • 淹中篇:指古代记载历史故事的文章。淹中,指年代久远。

有獭吟讲解

这首诗通过水獭祭鱼和渔翁杀獭、金鹗捕鱼的故事,表达了对天道和人事的思考。

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水獭捕鱼后祭祀的行为,以及渔翁的无知和残忍。水獭虽然懂得礼节,却最终难逃被烹煮的命运,这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,有礼有义往往无法改变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。

诗的后半部分描写金鹗捕鱼喂养幼鸟,以及猫头鹰的觊觎,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。金鹗凭借强大的力量在天空自由翱翔,捕食大鱼,而猫头鹰只能在暗中窥伺,却不敢冒犯。这与水獭的命运形成了对比,也暗示了实力在生存竞争中的重要性。

最后,诗人发出感慨,如果上天不随意宰割生命,水獭的祭祀行为或许还有意义。然而,现实却是残酷的,水獭的知礼行为只能空留在历史的记载中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动物世界的描写,表达了对天道无常、人事无奈的感慨,以及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的批判。诗人既赞赏水獭的知礼,又同情它的悲惨命运,同时也暗示了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,才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刘禹锡[唐代]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3e70650ebb8b122425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