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贺的诗>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>

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,李贺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全诗,李贺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古诗,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翻译,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贺

一夕绕山秋,香露溘蒙菉。
新桥倚云阪,候虫嘶露朴。
洛南今已远,越衾谁为熟。
石气何凄凄,老莎如短镞。

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译文

一个晚上绕着山走,已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,浓厚的香露沾湿了茂盛的绿草。新修的桥梁好像依傍在云边的山坡上,等待时节的虫子在沾满露水的树木旁哀鸣。如今远离洛阳,越地丝绸被褥又有谁为我准备呢?山石散发着多么凄凉的气息,老去的莎草像短小的箭簇一样。

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注释

  • 一夕:一个晚上。
  • 绕山秋:绕着山走,感受到秋天的气息。
  • 香露:浓厚的露水,因草木芬芳而得名。
  • 溘(kè):忽然,急遽。
  • 蒙菉(lù):覆盖着茂盛的绿草。菉,草名,指绿色的草。
  • 云阪(bǎn):云边的山坡。阪,山坡。
  • 候虫:等待时节的虫子。
  • 嘶:鸣叫。
  • 露朴(pǔ):沾满露水的树木。朴,树木。
  • 洛南:洛阳以南。诗人当时已离开洛阳。
  • 越衾(qīn):越地的丝绸被褥。越地以丝绸闻名。
  • 谁为熟:谁为我准备好。
  • 石气:山石散发的气息。
  • 凄凄:凄凉的样子。
  • 老莎:老去的莎草。莎,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  • 短镞(zú):短小的箭簇。镞,箭头。

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讲解

这首诗是李贺在七月一日清晨进入太行山时所作。诗中描绘了太行山清晨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寂和对前途的茫然。

首联写景,点明时间和环境。“一夕绕山秋,香露溘蒙菉”,诗人一个晚上绕着山行走,感受到秋天的气息,浓厚的香露沾湿了茂盛的绿草,暗示了时节已经进入秋天,也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。

颔联继续写景,描绘了太行山的险峻和清冷。“新桥倚云阪,候虫嘶露朴”,新修的桥梁好像依傍在云边的山坡上,等待时节的虫子在沾满露水的树木旁哀鸣,一方面突显了太行山的高峻,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孤身一人,处境艰难。

颈联转入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。“洛南今已远,越衾谁为熟”,诗人如今远离洛阳,越地丝绸被褥又有谁为我准备呢?诗人思念家乡,思念亲人,却又无人可以依靠,更加凸显了他的孤寂之感。

尾联再次写景,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。“石气何凄凄,老莎如短镞”,山石散发着多么凄凉的气息,老去的莎草像短小的箭簇一样,山石的寒冷和莎草的衰败,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未来的担忧。

整首诗语言精炼,意象丰富,充满了李贺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,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茫然,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的诗人情怀。

李贺[唐代]

李贺(约公元790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376bffb37b5b6edd29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