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克庄的诗>何蕃>

何蕃,刘克庄何蕃全诗,刘克庄何蕃古诗,何蕃翻译,何蕃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克庄

城去曾联疏,宣收亦举幡。
向令无太学,安得有何蕃。

何蕃译文

当年为了劝谏朝廷,何蕃曾与同僚一起联名上疏;后来接受朝廷的招安,也曾高举义旗归顺。假如当初没有太学培养人才,又怎么会有像何蕃这样的人才呢?

何蕃注释

  • 城去:指离开城池。这里指为劝谏朝廷而上疏。
  • 曾联疏:曾经联名上疏。疏,奏疏,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。
  • 宣收:指接受朝廷的招安。宣,指皇帝的诏令。收,指招收、接受。
  • 亦举幡:也举起旗帜。幡,通“旛”,旗帜。这里指举起义旗归顺朝廷。
  • 向令:假使,如果。
  • 太学:古代的最高学府,培养国家需要的官员和人才。
  • 安得:怎么能够,哪里能。
  • 何蕃:人名,具体生平事迹需要查阅相关史料。从诗歌内容推测,何蕃可能是一位曾上疏劝谏朝廷,后来又接受招安的人物。

何蕃讲解

这首诗是刘克庄对何蕃的赞扬之作。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,概括了何蕃的两个重要事迹:一是敢于直言进谏,二是能够顺应时势,接受招安。诗人认为,何蕃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作为,得益于太学的培养。

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,以及对何蕃这样既有气节又有才能的人的赞赏。诗人认为,国家要发展,需要培养出更多像何蕃这样的人才,而太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从诗歌的结构来看,前两句叙述何蕃的事迹,后两句提出观点,表达了诗人对何蕃的评价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。诗歌语言精炼,寓意深刻,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

刘克庄[宋代]

刘克庄(1187~1269) 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字潜夫,号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坛领袖,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,词风豪迈慷慨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,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2b22b8606ec65c02cd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