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峤的诗>皇帝上礼抚事述怀>

皇帝上礼抚事述怀,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全诗,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古诗,皇帝上礼抚事述怀翻译,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峤

配极辉光远,承天顾托隆。
负图济多难,脱履归成功。
圣道昭永锡,邕言让在躬。
还推万方重,咸仰四门聪。
恭已忘自逸,因人体至公。
垂旒沧海晏,解网法星空。
云散天五色,春还日再中。
称觞合缨弁,率舞应丝桐。
凯乐深居镐,传歌盛饮丰。
小臣滥簪笔,无以颂唐风。

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译文

皇上的功德与光辉无比深远,承受着上天的眷顾和重托是如此隆重。背负着国家的重任平定了众多的祸乱,功成身退,如同脱下鞋子一样轻松自然。

圣明的君道昭示着长久的福泽,谦逊的言辞表明要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。最终还是推辞不了天下万民的重托,天下百姓无不敬仰皇上英明的智慧。

皇上以恭敬之心治理天下而忘记了个人的安逸,因为他体恤百姓,以至公之心待人。在皇上的治理下,天下太平,如同沧海般平静安宁;皇上的法令宽大,如同星空般广阔无垠。

祥云散去,天空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,春天再次来临,阳光普照大地。大家举杯祝寿,官员们头戴官帽,纷纷起舞,丝竹之声不绝于耳。

凯旋的喜悦之歌在京城镐京深处回荡,传唱着盛世的景象,宴饮的场面盛大而丰盛。我作为一名小小的臣子,有幸能够参与撰写史书,却无法用言语来充分赞美大唐的盛世风采。

皇帝上礼抚事述怀注释

  • 配极:功德达到极致。
  • 辉光远:光辉照耀长远。
  • 承天顾托隆:承受上天的眷顾和重托,非常隆重。
  • 负图:背负国家的重任,指治理国家。
  • 济多难:平定众多的祸乱。
  • 脱履归成功:像脱鞋一样功成身退,形容非常自然。
  • 圣道:圣明的君道。
  • 昭永锡:昭示长久的福泽。锡,赐予。
  • 邕言:和睦的言辞。
  • 让在躬:谦让帝位在自身。
  • 还推:最终还是推辞不了。
  • 万方:天下,指百姓。
  • 四门聪:指皇上英明的智慧。四门,指朝廷。
  • 恭已:恭敬地处理政事。
  • 因人:体恤百姓。
  • 至公:非常公正。
  • 垂旒:帝王临朝听政。旒,帝王帽子上的垂饰。
  • 沧海晏:天下太平。
  • 解网:比喻法令宽大。
  • 法星空:法令像星空一样广阔。
  • 云散天五色:祥云散去,天空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,象征着吉祥。
  • 春还日再中:春天再次来临,阳光普照大地。
  • 称觞:举杯祝寿。
  • 缨弁:指官员。缨,帽带。弁,古代官员戴的帽子。
  • 率舞:一起跳舞。
  • 丝桐:指音乐。丝,弦乐器。桐,木制乐器。
  • 凯乐:凯旋的喜悦之歌。
  • 深居镐:指京城镐京深处。镐,西周的都城,在今陕西西安附近。
  • 传歌:传唱着歌颂盛世的歌谣。
  • 盛饮丰:盛大的宴饮,场面丰盛。
  • 滥:自谦之词,指自己才能不足。
  • 簪笔:指参与撰写史书。
  • 唐风:大唐的风采,指盛世景象。

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讲解

这首诗是李峤奉皇帝之命而作的颂歌,旨在歌颂皇帝的功德和盛世景象。全诗以赞美皇帝的功绩和品德开篇,描绘了皇帝承受天命、平定祸乱、谦逊礼让的高尚形象。接着,诗人笔锋一转,描绘了在皇帝的治理下,天下太平、法令宽大的盛世景象。最后,诗人以参与盛世的自豪感结尾,表达了自己对大唐盛世的赞美之情。

诗歌的特点:

  1. 结构严谨:全诗结构完整,层次分明,先赞美皇帝,再描绘盛世,最后表达情感,逻辑清晰。
  2. 语言典雅: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华丽的辞藻,如“负图”、“脱履”、“沧海晏”、“法星空”等,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典雅,富有文化底蕴。
  3. 情感真挚:诗歌虽然是颂歌,但诗人表达的情感真挚,对皇帝的敬佩和对盛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。
  4. 意象丰富: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,如“五色”、“春”、“日”、“丝桐”等,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强,更富有艺术感染力。
  5. 对仗工整:诗歌通篇对仗工整,音韵和谐,读起来朗朗上口,具有音乐美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颂歌,它不仅赞美了皇帝的功德,也描绘了盛世景象,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。

李峤[唐代]
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0a27947b8380ad7065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