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白居易的诗>池上早秋>

池上早秋,白居易池上早秋全诗,白居易池上早秋古诗,池上早秋翻译,池上早秋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白居易

荷芰绿参差,新秋水满池。
早凉生北槛,残照下东篱。
露饱蝉声懒,风干柳意衰。
过潘二十岁,何必更愁悲。

池上早秋译文

池塘里的荷叶和菱角,颜色深浅不一,错落有致。刚进入秋天,池水涨满。清晨的凉意从北边的栏杆处传来,夕阳的余晖洒在东边的篱笆上。露水打湿了,蝉鸣也变得懒散起来,秋风吹过,柳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。我已经超过了潘岳二十岁的年纪,又何必再为秋天而徒增悲伤呢?

池上早秋注释

  • 荷芰(jì):荷花和菱角。芰,菱角的别称。
  • 参差:长短不齐,高低不平。这里形容荷叶和菱角叶的形状不一。
  • 新秋:刚入秋的时节。
  • 北槛(jiàn):北边的栏杆。
  • 东篱:东边的篱笆,借指田园生活。
  • 露饱:露水充足,打湿。
  • 蝉声懒:蝉鸣变得懒散。
  • 柳意衰:柳树的生机衰退。
  • 潘二十岁:指潘岳二十岁时的青春年华。潘岳,即潘安,西晋文学家,以貌美著称。这里借指美好的青春岁月。
  • 何必更愁悲:又何必再徒增悲伤呢?

池上早秋讲解

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早秋时节所作,描写了池塘边的早秋景象,并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
首联“荷芰绿参差,新秋水满池”,描绘了池塘边的景象。荷叶和菱角叶颜色深浅不一,错落有致,暗示着季节的更替。新秋时节,池水涨满,表明雨水充足,也为萧瑟的秋景增添了一丝生机。

颔联“早凉生北槛,残照下东篱”,描绘了清晨和傍晚的景象。清晨的凉意从北边的栏杆处传来,暗示着秋天的到来。夕阳的余晖洒在东边的篱笆上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。

颈联“露饱蝉声懒,风干柳意衰”,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。露水打湿了,蝉鸣也变得懒散起来,表明秋意渐浓。秋风吹过,柳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,暗示着生命的衰老。

尾联“过潘二十岁,何必更愁悲”,抒发了作者的感慨。作者已经超过了潘岳二十岁的年纪,青春不再,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再为秋天的到来而徒增悲伤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达观态度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清新优美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达观态度。诗中对早秋景象的描写细腻生动,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。

白居易[唐代]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fe435765bce56844e2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