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怜宛溪好,百尺照心明。
何谢新安水,千寻见底清。
白沙留月色,绿竹助秋声。
却笑严湍上,于今独擅名。
大家都搜:
题宛溪馆译文
我喜爱这宛溪的美好,百尺深的水面也明澈照人。它又何必逊色于新安江的水呢?宛溪清澈见底,宛如千寻深渊般清澈。白色的沙滩上留下了皎洁的月光,绿色的竹林则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。回头看看严陵滩,如今只有它独自享有盛名,真是可笑啊。
题宛溪馆注释
题宛溪馆讲解
这首诗是李白题写在宛溪馆的诗作,表达了他对宛溪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重名轻实的现象的讽刺。
诗的前四句极力赞美宛溪水质的清澈透明。“吾怜宛溪好,百尺照心明。”起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宛溪的喜爱之情。“百尺照心明”则用夸张的手法,形容宛溪水深而清澈,甚至可以照见人的内心。接着,诗人又将宛溪与以水清著称的新安江相比,“何谢新安水,千寻见底清。”诗人认为,宛溪的水质毫不逊色于新安江,甚至更加清澈,即便深达千寻也能看到水底。
中间两句描绘了宛溪的美丽景色。“白沙留月色,绿竹助秋声。”在皎洁的月光下,白色的沙滩泛着银光,更显静谧美好;秋风吹拂着绿色的竹林,发出沙沙的声响,更添秋意。这两句诗,一静一动,将宛溪的秋夜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,令人心旷神怡。
最后两句,诗人笔锋一转,将目光转向了当时名声显赫的严陵滩。“却笑严湍上,于今独擅名。”诗人反过来嘲笑严陵滩,认为它如今只是空有虚名,而真正的美景却被人们所忽视。这两句诗,既表达了诗人对宛溪的喜爱之情,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重名轻实现象的讽刺。诗人认为,真正的美景应该被人们所发现和欣赏,而不是被虚名所掩盖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赞美宛溪为主题,通过对宛溪水质、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宛溪的喜爱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重名轻实现象的讽刺。诗歌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优美,富有感染力,体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fc771fe227e2a36f9e3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