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送耿拾遗归上都>

送耿拾遗归上都,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全诗,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古诗,送耿拾遗归上都翻译,送耿拾遗归上都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若为天畔独归秦,对水看山欲暮春。
穷海别离无限路,隔河征战几归人。
长安万里传双泪,建德千峰寄一身。
想到邮亭愁驻马,不堪西望见风尘。

送耿拾遗归上都译文

你将如何独自从遥远的天边返回长安?在这暮春时节,面对流水青山,更添离愁别绪。

远离家乡,漂泊在天涯海角,离别之路漫长无尽。隔着黄河,战火连绵,不知有多少征人能够返回故里。

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,亲友们听到你离去的消息,定会伤心落泪。而你孤身一人,寄身于建德一带的千山万峰之中。

想到你即将驻马于邮亭,我更加愁绪满怀。实在不忍心向西遥望,只见长安方向尘土飞扬,战乱未息。

送耿拾遗归上都注释

  • 耿拾遗:耿湋,唐代诗人,曾任拾遗官职。拾遗,官名,负责规谏皇帝过失。
  • 上都:指京城长安。
  • 若为:如何,怎样。
  • 秦:指长安一带。
  • 对水看山:面对流水青山,形容诗人送别时的环境和心境。
  • 欲暮春:将近暮春时节。
  • 穷海:极远的海边,形容离别地点偏远。
  • 别离无限路:离别的道路漫长无尽。
  • 隔河征战:指黄河两岸战事不断。
  • 几归人:多少能够返回家乡的人呢?
  • 长安万里:指长安远在万里之外。
  • 双泪:指亲友们的眼泪。
  • 建德:古郡名,在今浙江省境内。
  • 一身:指耿湋孤身一人。
  • 邮亭:古代驿站,供传递公文和官员休息的地方。
  • 愁驻马:因愁绪而驻马不前。
  • 不堪:不能忍受。
  • 风尘:指战乱的尘土,也借指战乱。

送耿拾遗归上都讲解

这首诗是刘长卿送别友人耿湋返回长安之作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,以及对战乱时局的忧虑。

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、地点和对象。“若为天畔独归秦”,以设问开篇,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。“对水看山欲暮春”,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,渲染了离愁别绪。

颔联描写友人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困境。“穷海别离无限路,隔河征战几归人”,诗人写友人远离家乡,漂泊在天涯海角,离别之路漫长无尽;同时,黄河两岸战火连绵,不知有多少征人能够返回故里,暗示了友人归途的艰难。

颈联写诗人设想友人回到长安后的情景。“长安万里传双泪,建德千峰寄一身”,诗人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,亲友们听到友人离去的消息,定会伤心落泪。而友人孤身一人,寄身于建德一带的千山万峰之中,更加凸显了友人的孤单和漂泊不定。

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。“想到邮亭愁驻马,不堪西望见风尘”,诗人想到友人即将驻马于邮亭,更加愁绪满怀。实在不忍心向西遥望,只见长安方向尘土飞扬,战乱未息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感情真挚深沉,意境开阔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,如设问、景物描写、心理描写等,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表现力。诗中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,也有对时局的忧虑,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dc924cdfcd60b59ec7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