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弥逊的诗>次韵连江陈丞闵雨>

次韵连江陈丞闵雨,李弥逊次韵连江陈丞闵雨全诗,李弥逊次韵连江陈丞闵雨古诗,次韵连江陈丞闵雨翻译,次韵连江陈丞闵雨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弥逊

春雨两甲子,夏雨知复多。
麰麦已受弊,波及术与禾。
禾秫尚有望,霖霪人告瘥。
云师挟风伯,斥去烦撝诃。
后土不得乾,浸欲乖时和。
山翁食病粟,一饱宁忧佗。
军储涸邻国,柰此黔赤何。
谁为四达聪,黜陟分两科。
陈谟坐皋夔,御侮用牧颇。
上当天公心,立致击壤歌。

次韵连江陈丞闵雨译文

春天的雨水已经下了两个甲子(一百二十天),夏天的雨水更加频繁。大麦小麦已经遭受了涝灾,雨水蔓延到种植白术和水稻的田地。水稻和黍稷尚且还抱有希望,连绵的阴雨天气人们祈祷着能够停止。主管云的神灵挟带着风神,驱赶斥责着过度的雨水。土地不能干燥,浸泡在水中将要违背时令的和谐。山野老农吃着因灾害而生病的谷物,能够吃饱就已经不再担忧其他事情了。军中的储备也已经像邻国一样匮乏,这让老百姓该怎么办呢?谁能够成为像四通八达那样明智的人,将官员的升迁分为不同的等级来考察。像皋陶、夔龙那样的人坐在朝堂之上,像廉颇、牧野那样的人用来抵御外敌。这样才能符合上天的意愿,立刻就能听到百姓安居乐业的歌声。

次韵连江陈丞闵雨注释

  • 次韵:用原诗的韵脚和韵律来写作。
  • 连江陈丞:连江县的县丞陈某。
  • 闵雨:忧虑下雨。
  • 甲子:六十天,这里指两个甲子,即一百二十天。
  • 麰(móu)麦:大麦和小麦。
  • 受弊:遭受损害。
  • 术:白术,一种中药材。
  • 禾:水稻。
  • 秫(shú):黏高粱,可以用来酿酒。
  • 霖霪(yín):连绵不断的阴雨。
  • 瘥(chài):病愈,这里指雨停。
  • 云师:主管云的神灵。
  • 风伯:风神。
  • 斥去:驱赶。
  • 撝(huī)诃(hē):斥责。
  • 后土:土地。
  • 乾:干燥。
  • 乖:违背。
  • 时和:时令的和谐。
  • 山翁:山野老农。
  • 病粟:因灾害而生病的谷物。
  • 佗(tuó):其他事情。
  • 军储:军中的储备。
  • 涸(hé):枯竭。
  • 邻国:指军储也一样匮乏的邻国。
  • 柰(nài):奈何,怎么办。
  • 黔(qián)赤:指老百姓。黔,黑色;赤,红色。
  • 四达:指四通八达,比喻明智的人。
  • 黜陟(chù zhì):官员的升迁。
  • 两科:两种等级。
  • 陈谟(mó):陈述谋划。
  • 皋(gāo)夔(kuí):传说中的贤臣,皋陶和夔龙。
  • 御侮:抵御外敌。
  • 牧颇:指廉颇和牧野,都是善于用兵的将领。
  • 上天:指符合上天的意愿。
  • 击壤歌:古代歌颂太平盛世的歌谣。

次韵连江陈丞闵雨讲解

这首诗是李弥逊用陈丞的原韵写的一首悯农诗,反映了连江一带连绵阴雨造成的灾害,以及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。诗歌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选贤任能、体恤民情,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。

首联点明了雨水过多,春雨连绵,夏雨更加频繁。颔联描写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损害,大麦小麦已经受灾,甚至蔓延到水稻和白术等作物。颈联描写了老百姓的困苦,山野老农只能吃着因灾害而生病的谷物,军中的储备也已经像邻国一样匮乏,老百姓生活困苦。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选贤任能,减轻百姓负担,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,希望朝廷能够体恤民情,选拔贤能之士,像皋陶、夔龙那样的人才能够进入朝堂为国家出谋划策,像廉颇、牧野那样的人才能够抵御外敌,只有这样,才能符合上天的意愿,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

这首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,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安定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。

李弥逊[宋代]

李弥逊(1085~1153)字似之,号筠西翁、筠溪居士、普现居士等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大观三年(1109)进士。高宗朝,试中书舍人,再试户部侍郎,以反对议和忤秦桧,乞归田。晚年隐连江(今属福建)西山。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,风格豪放,有《筠溪乐府》,存词80余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d4922a962e12d8b801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