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东阳的诗>郑歇后>

郑歇后,李东阳郑歇后全诗,李东阳郑歇后古诗,郑歇后翻译,郑歇后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东阳

郑歇后,登台司。
国事去,嗟何为?唐之衰,风不竞,天下纷纷非一郑。
君不见宋家养士得士力,无数忠贤水中溺。

郑歇后译文

郑国的后代,登上戏台掌管事务。国家大事已经过去,叹息还有什么可作为呢?唐朝衰败的时候,风气不再积极向上,天下纷纷扰扰,并非只有一个郑国如此。你没看到宋朝供养士人,却未能得到士人的力量,无数忠臣贤士溺死在水中。

郑歇后注释

  • 郑歇后:指郑国的后代,也暗示历史人物的后代。歇后,指在戏台上休息等候。
  • 司:掌管,主持。
  • 国事去:指国家大事已经成为过去,暗示朝代更替。
  • 嗟:叹息。
  • 何为:有什么作为,能做什么。
  • 唐之衰:指唐朝衰败的时候。
  • 风不竞:指社会风气不再积极向上,失去竞争力和活力。
  • 纷纷:纷乱的样子。
  • 非一郑:并非只有一个郑国如此,暗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。
  • 宋家养士得士力:指宋朝供养士人,却未能得到士人的真心效力。
  • 忠贤:忠诚贤良的人。
  • 水中溺:比喻忠臣贤士遭受迫害,不得善终。

郑歇后讲解

这首诗以“郑歇后”为引子,感叹朝代更替,社会衰败的现象。

首联点明“郑歇后”的身份和处境,暗示历史人物后代的无奈。

颔联感叹“国事去”,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惋惜和对自身无能为力的叹息。

颈联以唐朝的衰败为例,说明社会风气对国家命运的影响,并指出这种衰败并非个别现象。

尾联则以宋朝为例,批判了统治者养士不得其力的现象,暗示了忠臣贤士遭受迫害的悲惨结局。

全诗语言简洁,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社会批判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忠臣贤士的同情。作者借古讽今,警示当权者要重视人才,改良社会风气,才能避免重蹈覆辙。

李东阳[明代]

李东阳(1447年-1516年),字宾之,号西涯,谥文正,明朝中叶重臣,文学家,书法家,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。湖广长沙府茶陵州(今湖南茶陵)人,寄籍京师(今北京市)。天顺八年进士,授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,直内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文章典雅流丽,工篆隶书。有《怀麓堂集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9d4c0ef78d4beb5659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