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白的诗>送王孝廉觐省>

送王孝廉觐省,李白送王孝廉觐省全诗,李白送王孝廉觐省古诗,送王孝廉觐省翻译,送王孝廉觐省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白

彭蠡将天合,姑苏在日边。
宁亲候海色,欲动孝廉船。
窈窕晴江转,参差远岫连。
相思无昼夜,东泣似长川。

送王孝廉觐省译文

浩瀚的彭蠡湖面几乎与天相接,姑苏城就在那旭日升起的地方。你为了奉养双亲,要去探看沿海的景色,想启动你那孝廉的船只。晴朗的江面蜿蜒曲折,远处的山峰高低不齐,连绵不断。我对你的思念没有日夜的停歇,向东哭泣的泪水如同那绵长的江河。

送王孝廉觐省注释

  • 送王孝廉觐省:送别名为王孝廉的人回乡探望父母。“觐省”指古代官员回家探望父母。
  • 彭蠡:即彭蠡湖,今鄱阳湖的古称。
  • 姑苏:指姑苏城,今江苏省苏州市。
  • 日边:太阳升起的地方,指东方,这里代指姑苏的方向。
  • 宁亲:侍奉父母,使父母安宁。
  • 候海色:观察沿海的景色,指王孝廉要从水路回家。
  • 孝廉船:指王孝廉所乘的船。“孝廉”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,后也用作对人的尊称。
  • 窈窕:深远曲折貌。
  • 晴江:晴朗的江面。
  • 参差:高低不齐貌。
  • 远岫:远处的山峰。
  • 相思:互相思念。
  • 东泣:面向东方哭泣,表示思念之情。
  • 长川:长的河流。

送王孝廉觐省讲解

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友人王孝廉回乡探亲的作品。诗中描绘了广阔的湖光山色,烘托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,以及对友人孝行的赞美。

首联描绘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将要前往的方向。“彭蠡将天合,姑苏在日边”,诗人极目远眺,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:浩瀚的鄱阳湖水天相连,苏州城沐浴在初升的朝阳之中。这两句既点明了送别地点,也暗示了友人王孝廉的家乡方向,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开阔的基调。

颔联赞美友人的孝行。“宁亲候海色,欲动孝廉船”,诗人赞扬王孝廉为了奉养父母,不远千里,不辞辛劳,准备启程回乡。一个“宁”字,突出了王孝廉孝顺父母的真挚情感。“候海色”则暗示了友人将乘船沿海而归,路途遥远。

颈联描绘了诗人送别时的所见之景。“窈窕晴江转,参差远岫连”,诗人将视线拉回到眼前的景色,描绘了晴朗江面的蜿蜒曲折和远处山峰的连绵起伏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,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,正如这曲折的江水和连绵的山峰,绵延不绝。

尾联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“相思无昼夜,东泣似长川”,诗人坦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没有日夜停歇,泪水如长长的河流一般流淌不尽。一个“泣”字,将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,也与首联的开阔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,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既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,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孝行的赞美,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。

李白[唐代]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8ec61d24f3110f8479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