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景熙的诗>舟中书事>

舟中书事,林景熙舟中书事全诗,林景熙舟中书事古诗,舟中书事翻译,舟中书事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景熙

村酒沽来浊可斟,扁舟过雨系枫林。
午春吹稻海田熟,秋蔓引瓜茅屋深。
天地暗尘归客鬓,江湖斜日动乡心。
衰年自笑为形役,空羡间鸥卧水阴。

舟中书事译文

村里的浊酒买来,倒在杯里还算能喝,小船经过雨后,停泊在枫树林边。 仲春时节,风吹稻田,好像看见稻海一片成熟景象,秋天瓜蔓攀援,茅屋显得幽深。 漂泊在外,天地间风尘染白了我的鬓发,傍晚时分,江湖上的夕阳牵动着思乡的心。 年老体衰,自嘲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碌,白白地羡慕那些鸥鸟,可以悠闲地躺在水边的树阴下。

舟中书事注释

  • 舟中书事:在船中所写的诗。
  • 沽(gū):买。
  • 浊可斟:指村酒虽浊,但尚可饮用。斟,倒酒。
  • 扁舟:小船。
  • 系:停泊,拴住。
  • 枫林:枫树林。
  • 午春:指仲春,即农历二月。
  • 稻海:形容稻田面积广阔,如海洋一般。
  • 熟:成熟景象。
  • 秋蔓引瓜:秋天瓜蔓延伸,引来瓜果。
  • 茅屋深:茅屋被瓜蔓覆盖,显得幽深。
  • 天地暗尘:指漂泊在外,风尘仆仆。
  • 归客鬓:指漂泊在外的游子的鬓发。
  • 江湖斜日:江湖上的夕阳。
  • 动乡心:牵动思乡之情。
  • 衰年:老年。
  • 形役:为形体所役使,指为生活奔波劳碌。
  • 间鸥:水鸥。
  • 水阴:水边的树阴。

舟中书事讲解

这首诗是林景熙晚年漂泊江湖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,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

首联写诗人舟居生活和停泊之处的环境。村酒虽浊,但也可勉强饮用,可见生活清苦。小船停靠在雨后的枫树林边,环境清幽,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。

颔联描绘了诗人眼中美好的田园风光。“午春吹稻海田熟”,诗人想象着仲春时节,稻田如海,一片丰收景象,充满了希望。“秋蔓引瓜茅屋深”,则展现了秋季瓜果累累,茅屋被瓜蔓覆盖的景象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这两句诗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宁静,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
颈联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感慨和思乡之情。“天地暗尘归客鬓”,诗人感叹自己漂泊在外,风尘染白了鬓发,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。“江湖斜日动乡心”,傍晚时分,江湖上的夕阳牵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

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。“衰年自笑为形役”,诗人自嘲年老体衰,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碌,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。“空羡间鸥卧水阴”,诗人羡慕那些可以悠闲地躺在水边的树阴下的鸥鸟,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意境清新优美,情感真挚动人,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江湖的生活和思想感情,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,也有对未来的希望,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
林景熙[宋代]

林景熙(1242~1310),字德暘,一作德阳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南宋末期爱国诗人。咸淳七年(公元1271年),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,历任泉州教授,礼部架阁,进阶从政郎。宋亡后不仕,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。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、创作成绩卓著、最富代表性的作家,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。卒葬家乡青芝山。著作编为《霁山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81da1eefe73a7e3c0c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