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曾伯的诗>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>

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,李曾伯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全诗,李曾伯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古诗,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翻译,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曾伯

极目江涛,不有人焉,其能国乎。
伟故家风烈,激扬手段,平生践履,精密工夫。
冰漕功成,月卿召入,小却犹当登从涂。
斯行也,非纪纲省闼,定尹京都。
猗欤。
愿疾其驱。
弹指顷暑收秋又初。
向玉阶方寸,亲承温问,金城十二,细述嘉谟。
苕_船边,藕花香里,念人在洞庭青草湖。
它年事,约携东老酒,附洛英图。

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译文

放眼望去,滚滚江涛奔涌,如果没有贤能的人才,国家又怎能治理好呢?你继承了高门望族的优良传统,行事果断有魄力,平生所做之事,都经过精密细致的考量。你治理漕运有功,皇上将你召回朝廷,即使稍微推辞一下,最终还是要走上仕途。这次进京,不是让你在纪纲部门或中书省任职,一定是让你去治理京都。

真是美好啊!希望你快马加鞭赶路。转眼间,暑气消退,又到了初秋时节。到那时,你将在皇宫的台阶前,亲自聆听皇上的亲切询问,在京城,详细陈述你的美好谋划。在苕溪的船边,在藕花的香气里,我思念着你,你现在大概正在洞庭湖的青草湖畔吧。以后有机会,约定你我一起带着东坡先生酿的美酒,一同欣赏洛阳的英俊人物画像。

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注释

  • 沁园春:词牌名。
  • 章漕:姓章的漕运官员。漕,漕运。赴诏:奉诏入朝。
  • 极目:放眼远望。
  • 江涛:江上的波涛。
  • 不有人焉,其能国乎:如果没有贤能的人才,国家又怎能治理好呢?焉,语气助词。国,治理国家。
  • 故家风烈:高门望族的优良传统。故家,指世代显贵的家族。风烈,指优秀的传统和风范。
  • 激扬手段:果断有魄力的行事手段。
  • 践履:实践,实行。
  • 冰漕:指漕运。因漕运关系民生,如冰一般重要,故称。
  • 月卿:指朝廷官员。
  • 小却:稍微推辞一下。
  • 从涂:仕途。
  • 斯行也:这次进京。
  • 纪纲省闼(tà):纪纲部门和中书省。纪纲,主管法纪的部门。省闼,中书省,是中央政府的要害部门。
  • 尹京都:治理京都。尹,治理。
  • 猗欤(yī yú):赞叹词,美好啊。
  • 疾其驱:快马加鞭赶路。驱,驾驭。
  • 弹指顷:形容时间极短。
  • 玉阶方寸:指皇宫的台阶前。方寸,指内心。
  • 温问:亲切的询问。
  • 金城十二:指京城。金城,比喻京城坚固。十二,指京城的十二座城门。
  • 嘉谟(mó):美好的谋划。
  • 苕(tiáo)_船边:指在苕溪的船边。苕溪,在浙江省。_,此处原诗有缺失。
  • 藕花香里:在藕花的香气里。
  • 洞庭青草湖:洞庭湖中的青草湖。
  • 它年事:以后有机会。
  • 东老酒:指东坡先生酿的酒。东老,指苏轼,苏轼晚年自号东坡居士。
  • 洛英图:洛阳的英俊人物画像。

沁园春(送章漕赴诏)讲解

这是一首送别词,是作者李曾伯送别章漕赴京的赠言。全词表达了作者对章漕的赞赏、期望和思念之情。

上片从江涛起笔,引出对人才的渴望,进而赞扬章漕的才能和功绩。作者先是感叹国家需要贤能之士来治理,然后具体称赞章漕继承了良好的家风,行事果断,做事细致。特别强调了章漕治理漕运的功劳,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。

下片表达了作者对章漕的期望和思念。作者希望章漕能尽快赶赴京城,为朝廷献计献策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章漕的思念之情,想象着章漕此时可能正在洞庭湖畔。最后,作者表达了与章漕再次相聚的愿望,希望以后能一起饮酒赏画,共叙友情。

全词气势豪迈,语言精炼,感情真挚,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切,也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,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作品。词中运用了比喻、借代等修辞手法,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。例如,用“江涛”比喻动荡的局势,用“金城十二”代指京城,都使得词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。

李曾伯[宋代]

李曾伯(1198年-1268年),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,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浙江嘉兴)。南宋中晚期名臣、词人,太宰李邦彦之后。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,抒发忧时感世之情,自称“愿学稼轩翁(辛弃疾)”《四库提要》称其“才气纵横,颇不入格,要亦戛戛异人,不屑拾慧牙后”。有《可斋杂稿》等传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7a478566ca40d46143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