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景熙的诗>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>

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,林景熙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全诗,林景熙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古诗,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翻译,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景熙

嘉禾古三辅,积水何苍茫。
旧游梦历历,况此逢端阳。
束艾肖人形,倾葵抱天常。
萧萧老逢掖,得依夫子墙。
鵷湖无五月,宿雨生微凉。
客从东浦来,手持紫霞觞。
采蒲泛纤玉,沃我书传香。
殷勤两博士,杂出肴与浆。
书囊谈未了,一醉齐彭殇。
酒醒忽不乐,起看北斗芒。
岁月感疏鬓,风烟渺殊方。
明当理征棹,斜日鲈鱼乡。

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译文

嘉禾自古便是重要的辅郡,水面浩渺无垠,一片苍茫。往昔的游历常常出现在梦中,更何况今日又值端阳佳节,与老友相逢。家家户户门上悬挂着扎成小人形状的艾草,向日葵也始终朝着太阳,这都是遵循着自然规律。我这落魄的老书生,能够依傍在学宫的围墙旁,也算有所依靠了。鵷湖一带似乎没有五月,昨夜的雨水带来微微的凉意。你从东浦赶来,手中拿着美酒。采摘菖蒲放入酒中,用酒浇灌我的书,让书本也沾染上酒的香气。两位博士热情款待,拿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和醇厚的酒浆。书囊中的学问还未谈论完,便已醉得不省人事,忘记了生死。酒醒后忽然感到不快乐,起身仰望闪耀的北斗星。岁月流逝,感叹鬓发稀疏,身处异乡,前途渺茫。明天就要启程远行,在夕阳西下时,或许能到达盛产鲈鱼的故乡。

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注释

  • 嘉禾:古地名,即今浙江嘉兴。
  • 三辅:指京畿地区。
  • 积水:指水面辽阔。
  • 苍茫:辽阔无边,模糊不清。
  • 旧游:过去的游历。
  • 历历:清晰分明。
  • 端阳:指端午节,即农历五月初五。
  • 束艾:用艾草扎成一束。端午节有悬挂艾草的习俗,以驱邪避瘟。
  • 肖人形:形状像人形。
  • 倾葵:向日葵。
  • 天常:自然的规律。
  • 萧萧:形容头发稀疏,这里形容老态。
  • 逢掖:指古代读书人的服装,这里代指读书人。
  • 夫子:指孔子,这里代指学宫。
  • 鵷湖:传说中的仙湖。
  • 东浦:地名,在今浙江嘉兴附近。
  • 紫霞觞:指盛着美酒的酒杯。
  • 采蒲泛纤玉:采摘菖蒲放入酒杯中。纤玉,形容酒杯。
  • 沃:浇灌。
  • 书传:指书本。
  • 殷勤:热情周到。
  • 博士:古代学官名。
  • 肴:菜肴。
  • 浆:酒。
  • 书囊:装书的袋子,这里代指学问。
  • 彭殇:彭祖和殇子。彭祖,传说中的长寿之人;殇子,夭折的儿童。这里指寿命的长短。
  • 北斗芒:北斗星的光芒。
  • 疏鬓:稀疏的鬓发。
  • 殊方:异乡。
  • 理征棹:整理行装,准备划船远行。
  • 鲈鱼乡:指鲈鱼产地,这里代指故乡。

五月五日寓嘉禾学宫顾东浦载酒相遇二博士偕讲解

这首诗是林景熙在端午节于嘉禾学宫与友人相遇时所作。诗歌描写了端午佳节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身处异乡的感慨,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
诗歌开头描绘了嘉禾的地理环境和端午节的习俗。诗人用“嘉禾古三辅,积水何苍茫”点明了地点,又用“束艾肖人形,倾葵抱天常”描写了端午节悬挂艾草、葵花向阳的景象,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。

接着,诗人描写了与友人相遇的情景。“客从东浦来,手持紫霞觞”,一句简洁地概括了友人远道而来、携酒相聚的情景。诗人与友人们一同饮酒赋诗,畅谈学问,暂时忘却了烦恼。

然而,酒醒之后,诗人却感到更加的失落。“酒醒忽不乐,起看北斗芒”,一句转折,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。诗人仰望星空,感叹岁月流逝,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油然而生。

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“明当理征棹,斜日鲈鱼乡”,一句表明诗人即将启程返回故乡,希望能在夕阳西下时,品尝到家乡的鲈鱼。

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既描写了端午佳节的景象,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、对故乡的思考。诗歌情景交融,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。

林景熙[宋代]

林景熙(1242~1310),字德暘,一作德阳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南宋末期爱国诗人。咸淳七年(公元1271年),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,历任泉州教授,礼部架阁,进阶从政郎。宋亡后不仕,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。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、创作成绩卓著、最富代表性的作家,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。卒葬家乡青芝山。著作编为《霁山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51c8837c350f29f2c4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