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舟登野岸,因访故人居。
乱后知何处,荆榛匝弊庐。
欲问当年事,耕人都不知。
空馀堤上柳,依旧自垂丝。
大家都搜:
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译文
我停船登上荒凉的岸边,特意来寻访老朋友的住处。 战乱之后哪里能知道他的去向,只有杂乱的荆棘包围着破败的房屋。 想要打听当年的一些事情,田里的农夫却什么也不知道。 只有河堤上的柳树,依旧在自由自在地垂下丝丝柳条。
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注释
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讲解
这首诗是李中《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》,表达了诗人再次到山阳寻找老朋友却未能相遇的惆怅之情。
首联点明寻访的缘由和地点。“维舟登野岸,因访故人居”,诗人停船登上荒凉的岸边,是专程来拜访老朋友的住所。一个“维”字,一个“因”字,都透露出诗人对这次寻访的重视。
颔联描写寻访的结果。“乱后知何处,荆榛匝弊庐”,战乱之后,老朋友不知去向,只剩下杂乱的荆棘包围着破败的房屋。一个“乱”字,点明了诗人寻访未果的原因,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。而“荆榛匝弊庐”则渲染了一种荒凉、破败的景象,更增添了诗人的失落之情。
颈联进一步描写寻访的经过。“欲问当年事,耕人都不知”,诗人想向当地的农夫打听一些关于老朋友的事情,却没有人知道。这表明老朋友已经离开很久了,或者已经被人遗忘了。
尾联以景作结。“空馀堤上柳,依旧自垂丝”,只有河堤上的柳树,依旧在自由自在地垂下丝丝柳条。柳树无情,依旧如故,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。
全诗语言朴实,却情真意切,通过描写寻访不遇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感慨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世事变迁、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伤。诗中“荆榛匝弊庐”、“空馀堤上柳,依旧自垂丝”等句子,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c1f8040c5fe96d0d152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