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白的诗>嵩山采菖蒲者>

嵩山采菖蒲者,李白嵩山采菖蒲者全诗,李白嵩山采菖蒲者古诗,嵩山采菖蒲者翻译,嵩山采菖蒲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白

神仙多古貌,双耳下垂肩。
嵩岳逢汉武,疑是九疑仙。
我来采菖蒲,服食可延年。
言终忽不见,灭影入云烟。
喻帝竟莫悟,终归茂陵田。

嵩山采菖蒲者译文

神仙大多容貌古朴,双耳长长地垂到肩上。在嵩山,汉武帝遇见了他,还以为是来自九嶷山的仙人。我来到这里采菖蒲,相信服食它可以延年益寿。话音刚落,那人忽然不见了,身影消失在云雾之中。汉武帝最终也没能领悟,最终还是归葬于茂陵。

嵩山采菖蒲者注释

  • 嵩山:五岳中的中岳,在今河南省中部。
  • 菖蒲: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古人认为服食它可以延年益寿。
  • 汉武:指汉武帝刘彻,西汉皇帝,热衷于求仙访道。
  • 九疑仙:传说中居住在九疑山的仙人。九疑山,在今湖南省南部。
  • 喻帝:指汉武帝,喻,明白,理解。
  • 茂陵田:茂陵,汉武帝的陵墓,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。田,指坟墓所在地。

嵩山采菖蒲者讲解

这首诗是李白借采菖蒲者的故事,讽刺汉武帝求仙访道最终却难逃死亡的命运。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,但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。

首联“神仙多古貌,双耳下垂肩”,描绘了神仙的奇特外貌,为故事营造了神秘的气氛。颔联“嵩岳逢汉武,疑是九疑仙”,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,同时也暗示了汉武帝对神仙的渴求。颈联“我来采菖蒲,服食可延年。言终忽不见,灭影入云烟”,是采菖蒲者说的话,表明了其来意和神异之处,为全诗增添了奇幻色彩。尾联“喻帝竟莫悟,终归茂陵田”,揭示了诗歌的主题,讽刺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,以及最终难逃一死的结局。

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象生动,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。诗中既有对神仙的向往,也有对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嘲讽,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。

李白[唐代]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ba99368e0c154860de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