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送皇甫曾赴上都>

送皇甫曾赴上都,刘长卿送皇甫曾赴上都全诗,刘长卿送皇甫曾赴上都古诗,送皇甫曾赴上都翻译,送皇甫曾赴上都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东游久与故人违,西去荒凉旧路微。
秋草不生三径处,行人独向五陵归。
离心日远如流水,回首川长共落晖。
楚客岂劳伤此别,沧江欲暮自沾衣。

送皇甫曾赴上都译文

你长期在外漂泊,与我分隔两地,如今又要西行,那古老的道路荒凉而隐约。 昔日隐居的庭院,如今秋草凄零,不见生机,你却独自一人踏上归乡之路,前往五陵。 离别的心情随着时光流逝,像流水般越来越远,回头望去,漫长的江河与落日余晖相映,令人伤感。 你这位楚地的游子,不必为这次离别而伤感,因为夕阳西下,江水茫茫,独自一人也会感到悲伤。

送皇甫曾赴上都注释

  • 皇甫曾:作者的朋友,将要前往京城长安。上都:指唐朝都城长安。
  • 东游、西去:指皇甫曾的行踪。东游指之前在外地游历,西去指将要前往长安。
  • 故人:老朋友,指作者自己。
  • 荒凉旧路微:指西去的道路荒凉,已经变得模糊不清。
  • 三径:指隐士居住的地方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”此处指皇甫曾曾经隐居的地方。
  • 五陵: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,位于长安附近。这里代指长安。
  • 离心日远如流水:离别的心情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远。
  • 回首川长共落晖:回头望去,漫长的江河与落日余晖相映。川:河流。落晖:夕阳的余晖。
  • 楚客:楚地的游子。作者和皇甫曾都是楚地人。
  • 沧江:指茫茫的江水。
  • 沾衣:眼泪沾湿衣服。

送皇甫曾赴上都讲解

这首诗是刘长卿送别朋友皇甫曾前往长安的送别诗。诗中既有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,也有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感叹,更蕴含着对世事变迁的伤感。

首联“东游久与故人违,西去荒凉旧路微”,点明送别的时间、地点和原因。皇甫曾长期在外游历,与作者分别已久,如今又要西去长安。一个“违”字,道出了两人分离之久;一个“微”字,暗示了长安道路的荒凉,也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。

颔联“秋草不生三径处,行人独向五陵归”,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。昔日隐居的庭院,如今秋草凋零,不见生机,而皇甫曾却要独自一人前往长安。这一联既写出了皇甫曾隐居生活的没落,也暗示了他入世的无奈。

颈联“离心日远如流水,回首川长共落晖”,抒发了离别之情。离别的心情随着时间流逝,像流水般越来越远,回头望去,漫长的江河与落日余晖相映,更令人伤感。这一联将离别之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,使情感更加深沉。

尾联“楚客岂劳伤此别,沧江欲暮自沾衣”,安慰朋友,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伤感。作者说,即使没有这次离别,面对夕阳西下的茫茫江水,也会感到悲伤。这既是对朋友的安慰,也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叹。全诗以景结情,余韵悠长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意境开阔,是刘长卿送别诗中的佳作。诗中既有对朋友的惜别之情,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叹,更蕴含着对世事变迁的伤感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a71408a9e39df6b283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