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>

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,刘长卿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全诗,刘长卿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古诗,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翻译,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长沙千载后,春草独萋萋。
流水朝将暮,行人东复西。
碑苔几字灭,山木万株齐。
伫立伤今古,相看惜解携。

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译文

长沙城桓王墓已历经千年,如今只有春草独自茂盛凄迷。 流水日夜不停地流逝,早晨流向远方,傍晚依旧流淌,行人也总是匆匆,向东又向西。 墓碑上的文字,经风雨侵蚀已剥落得难以辨认,墓旁的树木却长得郁郁葱葱,数也数不清。 我独自伫立,感伤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代谢,又与你依依不舍地告别。

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注释

  • 长沙:指长沙城。此处特指长沙桓王墓所在地。长沙桓王,指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庸,谥号桓王。
  • 萋萋: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  • 朝将暮:从早到晚,形容时间流逝。
  • 东复西:一会儿向东,一会儿向西,形容行人来往频繁,也暗示离别之意。
  • 碑苔:墓碑上的青苔。
  • 几字灭:碑上的字迹因年代久远,剥落得难以辨认。
  • 山木:山上的树木。
  • 万株齐:形容树木繁茂,数量众多。齐,整齐,此处形容树木生长旺盛。
  • 伫立:长时间站立。
  • 伤今古:感伤今昔的变化。
  • 相看:互相看着。
  • 解携:离别。

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讲解

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长沙桓王墓下与友人李纾告别时所作。诗人凭吊古迹,又感伤离别,将历史的兴衰与人生的聚散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深沉的感慨。

首联“长沙千载后,春草独萋萋”,点明地点和时间,描绘出荒凉的环境。桓王墓历经千年,如今只剩下春草萋萋,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代谢。

颔联“流水朝将暮,行人东复西”,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行人的匆忙。流水日夜不停,行人来往不息,与首联的荒凉形成对比,更显出人生的短暂和漂泊不定。

颈联“碑苔几字灭,山木万株齐”,描写了墓地的景象。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,而山上的树木却生长茂盛,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。

尾联“伫立伤今古,相看惜解携”,表达了诗人感伤今昔和依依不舍的心情。诗人伫立墓前,既感伤历史的变迁,又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惋惜。全诗意境深远,语言简洁,情感真挚,是刘长卿山水诗中的佳作。

诗人通过描写长沙桓王墓的荒凉景象,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聚散的感叹。诗中运用了对比、衬托等手法,使意境更加深远,情感更加真挚。全诗语言简洁流畅,意境深远,体现了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557489bd06d917ee85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